来源:三秦都市报 时间:2025-04-28 07:35:50 编辑:曹家旬 版权声明
早市摊位上售卖的10元老花镜。
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发现自己看近物时逐渐模糊,开始需要借助老花镜来帮助阅读、看手机等。然而,不少人因配镜意识不够或舍不得花钱,直接从早市、地摊、网上购买老花镜,不验光全凭感觉,有的一副老花镜包邮只要9.9元。这样的老花镜真的能戴吗?
走访:不少老人从街边、网上购买老花镜
4月26日8时许,在西安市祭台村菜市场,63岁的孙听映买完菜准备回家时,被一个摊位上摆放的老花镜吸引住了。摊位前,摊主正热情地向过往老人推销着:“大爷大妈们,瞧一瞧看一看,正宗老花镜,只要10元一副,戴上保准让您看啥都清楚!”孙听映凑近摊位,看到摆放着的老花镜,款式虽然普通,但价格着实诱人。没有丝毫犹豫,孙听映挑了一副看起来还不错的老花镜,付了钱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家里的老花镜戴了好几年,镜片都有些模糊了,正好换一副新的。”孙听映对记者说。
在翠华路一菜市场,记者看到有摊位售卖老花镜,价格从10元到50元不等。摊主称:“这些老花镜很受欢迎,都是现成的度数,很多人直接挑一副就走了,买回去看个报纸、打个牌够用了。”当被问及是否需要验光时,摊主表示,不需要,按年龄选就行。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几乎所有摊位都遵循“年龄—度数对照表”,宣称“50岁200度、60岁300度”是“万能公式”。
有老人选择从街边购买,也有老人选择网购。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老花镜”,出现了大量产品,价格从几元到上百元不等。不少商家以“低价包邮”“时尚款式”“高清镜片”等噱头吸引消费者,销量可观。记者注意到,多数商家仅提供简单的度数选择,没有验光服务,购买页面也很少提及配镜注意事项。
探访眼镜店:价格悬殊背后的专业差距
4月27日,记者对西安部分眼镜店进行了走访,在多数眼镜店内,都看到了在售的成品老花镜,度数从50度到400度,以50度递增,售价差异较大,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走进西影路一眼镜店,店员向记者介绍,店里的老花镜材质多样,有玻璃、树脂等,价格不同。了解到记者想为视力下降的家人配老花镜,店员建议:“最好先带老人到医院检查,排除白内障等眼底疾病后再验光配镜。”
走访其他眼镜店时,多数眼镜店店员也都建议先验光,认为这样能更精确地确定度数,佩戴起来更舒适。
在鲁家村一眼镜店,记者目睹了一次完整的配老花镜过程。验光员先为67岁的刘先生进行裂隙灯检查,观察晶状体是否浑浊;再通过电脑验光仪初测度数,发现其右眼250度老花+50度散光,左眼200度老花;随后,用综合验光仪进行主观验光,让刘先生对比“1号镜片更清楚还是2号”,最终确定精准度数;最后,用瞳距仪测量双眼间距,误差控制在1毫米以内。
“很多老人觉得验光‘麻烦’,但这是避免‘戴错镜’的关键。”验光员称,曾有位老人坚持“自己测度数”,拿出手机下载的“视力表APP”自测后买了200度镜片,结果验光发现实际需要300度,“手机屏幕亮度、距离不标准,自测结果根本不可靠。简单粗暴的‘年龄推算度数’法,完全忽视了个体晶状体老化速度的差异。”验光员说。
专家支招如何正确选配老花镜
据中级验光师李莉介绍,老花眼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眼内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功能衰退,导致眼睛调节能力下降,看近物时无法清晰聚焦。一般来说,正视眼人群在45岁左右开始出现老花症状。原本有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的人群出现老花的时间会有所不同,比如远视人群可能更早出现老花。
为确保老花镜验配的准确性,陕西省眼科医院老视与眼内屈光治疗中心主任崔志利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通过正规验光确定屈光度数,使用综合验光仪等专业设备进行验光,确保度数的准确性;购买符合标准的老花镜,避免购买劣质产品,选择光学玻璃或光学树脂等均匀性好、折射率稳定、透光率高的材料;定期检查视力,根据专业人员的建议调整镜片度数,确保眼镜始终符合当前的视力状况;在镜片加工完成后进行试戴,确保镜片与眼睛对齐,观察镜片是否清晰,测试镜片的舒适度,及时调整。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