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5-05-08 07:22:12 编辑:张进 版权声明
志愿者登记捐献遗体(角膜) 记者 翟小雪 摄
本报讯 (记者 王海鹏) “第一次在这里看到丈夫的照片让我觉得很欣慰,大家都记着他。”5月7日,62岁的志愿者屈彩芹带着几位老同学,在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完成了公民遗体(角膜)捐献申请。而她的丈夫去年因病去世,她根据丈夫的遗愿完成了遗体捐献。
5月7日上午,陕西省慈善协会爱心大姐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走进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办公室。62岁的屈彩芹是其中一位,她在2023年就填写了捐献申请,这次再来是帮助几位老同学完成遗体(角膜)捐献申请。
遗体捐献办公室内有一面照片墙,上面有400多位遗体捐献者生前的照片,屈彩芹无意中看到了丈夫生前的照片。去年8月12日,她的丈夫因病医治无效去世,根据丈夫生前遗愿,她打电话通知了陕西省红十字遗体捐献中心将遗体接走。
根据捐献规定,遗体要用于医学教学2到3年时间,使用完毕火化后,骨灰将奉还家属或者委托接收单位处理。目前屈彩芹丈夫的遗体还在供教学使用。
看着照片屈彩芹端详了很久,她默默地走上前,伸手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丈夫的照片。“丈夫生前也是在我的影响下提交了捐献申请,他说将来我到哪里他就跟着去哪里。”屈彩芹说,丈夫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在这里能看到丈夫的照片她很欣慰,说明至少还有很多人记着他。
“遗体捐献最大的障碍来自人们的传统观念。”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办公室负责人徐自力表示,即便如此,该中心近年来不论是遗体捐献志愿者的登记数量还是实际捐献数量,都呈上升趋势。登记数量从2016年的32位增长到2024的257位,实际捐献数量从2016年的12位增长到2024年的85位。而今年以来,该中心遗体捐献志愿者登记数量90位,完成捐献32位。
当天,爱心大姐志愿者服务队的16名志愿者填写了遗体(角膜)捐献申请。屈彩芹的同学江涛夫妇也填写了申请,他们希望在百年之后能捐出自己的眼角膜,让有需要的人重见光明。“儿子并不支持我们捐献遗体,认为我们捐献遗体会让他们在亲戚面前抬不起头,但我会慢慢做他们的工作,让他们逐渐去接受。”江涛说,遗体(角膜)捐献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爱心大姐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邱华表示,自2020年以来,每年世界红十字日她们都会组织身边的亲戚朋友及志愿者来这里填写遗体捐献申请,希望每个人在百年之后还能为医学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该服务队目前已经有2人完成了遗体捐献。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