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综合新闻 > 正文

颐养长安 陕西养老服务如何从“有”到“优”?

综合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5-05-11 07:32:05
A1 A2 A3

  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美好生活需要,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具有悠久的尊老爱老文化传统;陕西有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的自然环境,是优质现代医疗资源和中医药资源聚集区;省委省政府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完善服务体系、出台系列政策、提升服务质量,基本形成了城乡养老服务网络。在“十四五”收官之年,陕西养老服务具备从“有”到“优”跨越的文化基础、资源条件和制度优势。

  打造“优养陕西”品牌,我们建议:

  一、树立“一二三四”建设思路

  一个关键:智慧健康养老。“智慧养老”是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和质量提升的灵魂。建议制定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规划,开展省级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推进智慧养老机构和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创建工程;建议开发省级养老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行业管理、服务主体、服务对象之间数据的精准共享与交换。

  两个协调: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协调。建议摒弃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分立的观点,以老年人健康状况和收入水平作为养老服务资源配置的标准,探索中小型养老机构嵌入居家和社区、大型养老机构综合体的建设模式;规范医养康养设施和服务供给,发展“医-养-康-护”综合体,并辐射居家和社区。

  三个群体:失能老人、失独老人、贫困老人。以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方式,把公办养老机构作为三个群体养老服务供给的主体;通过购买服务、税费减免等形式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无偿覆盖三个群体;设立专项基金,为三个群体家庭适老化改造提供补贴。

  四项保障:法治保障、资金保障、人才保障、政策保障。一是落实《陕西省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做好养老服务发展规划与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面向需方发放养老护理补贴,面向供方购买福利性养老服务项目。三是加快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联合社会力量、高校和职业院校组建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以提升公办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待遇为突破口,引导养老护理人员待遇提升。四是完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在落实各项土地、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基础上,准确评估老年人差异化养老服务需求,以需求满足程度为补贴依据,着重提高医养康养机构补贴标准;开展养老积分制,吸纳行业协会、志愿者、居民等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开展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提升老年人支付能力;鼓励物业提供基础养老服务,在物业管理中推进养老服务人文关怀。

  二、改革养老服务供给模式

  在养老服务设施数量已经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建议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养老服务设施差别化发展为原则,走区域性养老服务联合体发展之路。养老服务联合体采用“1+N”模式,即特定区域内由1家设施完备、服务全面的养老机构为中心,其服务辐射到全区域;N家养老服务站点结合老年人需求走特色发展之路,避免求全和功能重复。农村以乡镇敬老院为中心,各村依据需求和特色建设互助幸福院,不设统一标准;城市社区以“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原则,确定特定养老机构为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承担机构补充服务职能。

  三、加强养老服务需求侧管理

  一是建议开展人口结构、45周岁及以上人口养老服务需求跟踪调查,分析影响老年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以需求为导向整合现有养老服务资源;二是建议以宣传引领老龄友好环境建设,促进老年人参与社区养老服务,构建养老生活共同体;三是建议把养老服务支持资金主要补供方转变为主要补需方,提升老年人购买力和养老服务消费意识;四是建议加大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力度,增加政府养老设施运营支出,强制性淘汰不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机构和设施,对各种养老服务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和市场秩序与结构整合。

  四、推进医养康养服务融合发展

  一是建议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统筹管理辖区内老年人养老服务信息,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标监测和医疗康复护理。二是全面落实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从卫生院等抽调全科医生团队定期进入社区,以不超过1:1000的标准,为老年人签约家庭医生。三是支持建立“医院+养老院”式的医养联合体,鼓励在医院内开设养老机构,或将医养康养功能以签约的形式嵌入养老机构,支持医院探索“前医后养”模式。

  (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唐港

相关热词搜索: 陕西

上一篇:用辛勤劳动诠释责任与担当——西延、西康、西十等高铁建设现场扫描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