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国内首座半地下330千伏变电站在西安投运

要闻 西安日报 2025-05-13 07:19:56
A1 A2 A3

       变电站的建筑和文物遗址展示区巧妙结合在一起

  变电站的建筑和文物遗址展示区巧妙结合在一起

  在雁塔区南二环与文艺路十字西北角,藏着一座“向下生长”的超高压变电站。5月12日15时许,记者走入国内首座半地下330千伏变电站——城南变,告别了传统的钢筋水泥“大块头”,两栋高低错落“L”形分布的青灰色小楼外,是黄泥土墙、青石条与地表植被共同装扮而成的唐长安城坊墙遗址……若不深入地下探访,很难发现这座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的建筑是变电站。

  “向下生长”节省用地约60%以上

  “想要缓解区域用电之‘渴’就必须补强电网,变电站建设是关键。”国网西安供电公司建设部副主任王煜说,为了解决城南区域330千伏变电站“落地难”问题,只好将原有的110千伏雁塔变进行改造,用腾出来的约5600平方米空间新建330千伏变电站。与常规330千伏户外变电站相比,城南变节省用地约60%以上。

  由于可用的建设场地狭小,东侧紧邻已建110千伏雁塔变,西侧为高层建筑,南侧为二环南路,北侧还有多层住宅区……在纵向、横向与空间的多维度限制下,330千伏城南变只能“向下”借空间。

  记者看到,在330千伏城南变站区内,除主变压器和配套散热器布置于地上外,变电站主体及其余设备均布置于地下三层空间。“别小瞧这座变电站,虽然面积小,但却安装了2台50万千伏安超大容量主变压器,也是目前国内容量最大的330千伏自耦电力变压器,选用这样的设备在进一步提高区域供电能力的同时,还能节省设备投资、节约占地面积。”王煜说。

  “站城融合”让变电站颜值功能并存

  为了让这座变电站更好地融入城区,记者观察到,主变压器和散热器布置在站区东南侧位置,远离西侧与北侧居民楼。同时,主变压器设备表面安装与设备主振系相耦合的吸振装置,主变压器室围护墙体的内嵌材料采用声子晶体吸声材料,减轻变电站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不仅功能强大,330千伏城南变的颜值也很高。

  两座小楼的立面采用浅色仿石材外墙搭配金属镂空格栅,现代感十足。为了纪念变电站建设中发掘出的遗迹文物,楼外还打造了文化景观——隋大兴·唐长安城礼乐坊南坊墙遗址,地面铺装的青石条象征着古代的车辙,黄泥土墙后设有遗址总览台,花园里还种满了国槐、银杏和石榴树等植被,就连地面凸起的采光井都是仿照唐代水井设计……这座与文物遗址合建的半地下变电站,仿佛无时无刻都在诉说着历史。

  “进城送电”满足城市负荷增长需求

  城南变是西安继330千伏龙首变后,第二座“进城送电”的超高压变电站,也是西安城南地区补强主电网的关键节点。

  “以前,主要为西安市中心南部区域供电的330千伏变电站有三座,分别是河寨、南郊、上苑,它们不仅早已处于严重过载状态,还均分布于三环外。”王煜解释道,若要保证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电力负荷密度越大的区域,变电站的供电半径就要越小,这也是随着城市规模增长后,要新建超高压变电站“进城送电”的关键原因——减少输电线路的长度,从而降低电力传输的损耗。

  随着西安330千伏城南变电站投运,将承担西安南部和市中心重要电力供应任务,进一步优化西安电网结构,解决110千伏长距离、大容量送电问题,大幅提高各330千伏供电区间的负荷转供能力,极大程度满足城市核心地区,特别是太白南路至长安路等区域的供电需求。

  “5月11日投运后,今天城南变已为周边330千伏变电站分担5万千瓦负荷。目前,我们正加速推进3条11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力争在迎峰度夏前完工。”王煜表示,届时330千伏城南变将为西安中心城区增加100万千伏安变电容量。

  文/图 记者 郭沛然



来源:西安日报

编辑:宁姝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安市印发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引 下一篇:陕西省教育厅公开征集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等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