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10时,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榆林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月逢,榆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贺光伟,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崔渊出席,以“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办好20件大事、奋力谱写榆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题目,介绍了有关情况。
全力推进180个新项目的建设
今年以来,榆林市聚焦打好省委“八场硬仗”,办好全市“20件大事”,出实招、下实功、求实效,奋力打好“十四五”规划收官之战,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33.9亿元、增长5.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经济总体呈平稳增长态势。
榆林市全力推进180个新煤矿、新油气、新煤电、新能源、新化工、新电网“六新”项目建设,预计新增工业产值300亿元以上,全年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和发电量将分别达到6.4亿吨、1050万吨、255亿立方米和1750亿度。三是统筹提升质量。坚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现代煤化工产业“4+8+N”项目支撑体系加快推进,投资1760亿元的陕煤二期项目开工建设,投资1300亿元的国能项目即将开工,榆林牵头的榆鄂宁现代煤化工集群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氢能、低空经济、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上海创力煤机、速豹智能制造等一批高质量装备制造业有效填补行业空白,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7%。
全年安排省市重点建设项目258个、总投资66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03亿元,同时紧盯“两重”“两新”政策动态,建立总投资3498亿元的争资争项项目库,截至目前已落实中省政策性资金31.9亿元。圆满举办京津冀、长三角、中原地区、粤港澳季度招商活动,一季度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8.3%,省内外实际使用资金分别增长130.4%和113.2%。
今年五一接待国内游客150.7万人次 增长7%
榆林市每季度发放8000万元市级消费券,推进家居、家电、汽车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安排2亿元工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资金支持设备更新,全力推动39户10年以上化工企业设备更新,年内更新三级能效水平以下用能设备1.5万台。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赛事经济和文旅经济,升级改造一批商业街区,打好榆林古城和长城、黄河、转战陕北“一核三带”特色文旅牌,每季度举办国家级、国际级文体赛事活动,今年五一假期,榆林接待国内游客150.7万人次、增长7%。
出台科技创新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实施意见,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启动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二期、榆横综合中试基地二期建设,运行好陕西能源经济研究院、能源陕西实验室和秦创原榆林主副中心,持续建强“一院两校多平台”创新载体。通过“揭榜挂帅”重点突破化工新材料、氢能等领域“卡脖子”技术,目前已筛选出60项能化类示范技术,积极探索打通从路演—中试—孵化—量产的全生命周期创新路径。
全方位搭建引才用才成才平台,力争用3至5年时间构建由10名院士、20名领军人才、300名硕博士组成的“123”高端人才方阵。通过“校招共用”首批引进西安交通大学等15所高校、科研院所的32名高层次人才,正在研究制定青年人才访学研修办法,定向派赴国内外知名院校、行业头部科研机构、世界500强企业进行培养锻炼。
拓宽与北师大、西交大等“名校+”合作办学路径,启动建设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榆林学院新校区二期、科创新城产业技术研究院,全力推进榆林学院升格榆林大学。
今年将启用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
榆林的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的30%,是黄河中游重要生态功能区。榆林市将深入打好水资源保护利用攻坚战。突出抓好地下水超采、违规取用水等关键问题整改,加速构建榆林水网,推进王圪堵至靖边引水、东线引黄延伸等重大工程,严格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去年榆林的万元GDP用水量已较2020年下降21%。
深入打好林草保护攻坚战。围绕“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空间,扎实推进“三北”六期工程建设,去年4.7万亩流动沙地全部治理,今年计划完成营造林及种草面积189万亩。
深入打好减碳降耗攻坚战。今年将启用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实质性运行用能权交易平台与绿证交易平台,争取落地化工减碳、CCUS两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确保能耗强度较2020年下降15%。
深入打好固废综合利用攻坚战。有序开展煤基固废协同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年内建成5个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力争年底新增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
深入打好采煤沉陷区治理攻坚战。出台采煤沉陷区治理总体规划和实施治理、基金使用、林草耕空间置换“三个办法”,统筹开展跨矿区小流域治理项目,年内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4.5万亩。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编辑: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安民营企业服务月来了 这场招聘会来了110家优质民营企业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