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10时,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处长柳志清、省大气环境办公室副主任李婷玉、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薛旭东、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陈峥,介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陕西篇章”有关情况。
2024年12月陕西省首次实现“零”重污染天
2023年度陕西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实现历史性突破,首获国考优秀等次;2024年国考指标稳中有进,整体评价为历年最好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公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满意度也从2020年的89.32%提升至2024年的91.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空气质量方面,2024年,西安、渭南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后十位,分别前进8位、10位。全省10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2020年的4.39降至2024年的3.88,降幅达11.6%;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从2020年的6.1天降至2024年的4天,减少2.1天;2024年12月陕西省首次实现“零”重污染天;汉中市、西安市先后因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明显被生态环境部于2022年度、2023年度通报表扬。
2024年,全省111个国家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9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守护人民的“水缸子”,持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全省国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深入开展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保持长治久清,全省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100%。安康白河通过治理硫铁矿污染,4年缩短“磺水”河段66%,治理区域铁浓度降幅98%,底栖动物多样性改善明显。持续开展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排查,累计完成60家涉镉企业污染源整治。全面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47个县(市、区)开展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从源头切断重金属进入农田的路径。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为100%,让大家“吃得放心”。
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
美丽乡村基本建成
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三阶段”目标:2027年,美丽陕西建设成效显著;2035年,美丽陕西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美丽陕西全面建成。
《实施意见》重要任务包括:
秦岭地区生态质量指数稳定保持在一类,到2027年黄河流域国考地表水水质断面Ⅰ~Ⅲ类水体比例不低于90%,汉江、丹江嘉陵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打好蓝天保卫战,到2027年国考城市空气质量稳定达标;打好碧水保卫战,到2027年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92%左右,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打好净土保卫战,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4%以上。协同实施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有效控制风沙危害,提升林草质量。
到2027年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60%以上,老旧内燃机车基本淘汰。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监管,到2035年自然保护地占全省国土面积10%以上;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到2035年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到2035年典型生态系统、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
到2027年全面建成全省生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到2035年气候适应性社会基本建成。
推进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一体化保护和发展,统筹推进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细胞建设,到2027年美丽乡村整县建成比例达到40%,到2035年美丽乡村基本建成。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编辑: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安民营企业服务月来了 这场招聘会来了110家优质民营企业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