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中旬,距2025年高考已不足一个月。应届学子和家长紧张备考的同时,“高考周边”也在持续火热销售。其中,“考题”显然是关注度最高也最有“文章”可做的部分。一时间,“绝密”预测卷满天飞,名师和AI齐上阵……对待种种“押题”路数,考生还需端正心态,勿被纷繁说法扰乱节奏。
高价试卷能押题?踩上知识点就算
“不算泄题吧?2025高考预测卷已曝光,速来!考试就像抄答案”“年年押中,拼的是硬实力”……冲刺阶段,能够帮助考生培养手感、保持应试状态的成套试题是必不可少的。相较售价几十元的模拟试卷,一些试卷打出“预测”甚至“押题”的名号,并用厚实的牛皮纸袋包装,价格便飙升至三四百元。
记者发现,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试卷还出现了抢先预售、限期优惠、限时销售等模式。一家机构在直播间称,所出押题卷5月起发售,优惠价每套298元,5月10日恢复原价398元,6月1日停止销售。
为什么5月才发货?商家给出的理由显得颇为神秘,“是为了避开每年高考命题的‘反押题’,并加入三四月份的新信息,使得押题更新更准。”这样的表述无形中营造出与命题组“斗智斗勇”,或许能“押中”高考真题的氛围。
那么,这些高价试卷的“押题”战绩如何呢?在某考卷详情中,以2024高考真题为例,列举了各科多道“押中”题目,细看却令人哑然失笑。一道数学几何题,真题为五面体,押题卷为三棱锥,题干、设问均不相同,因均考查了“二面角的大小”,即判定为“押中”。一道物理解答题,只是与真题共同考查了“粒子在圆筒形磁场中做螺旋线运动”的情境,也视作“押中”。更夸张的是,在另一家机构所出的押题卷中,一道化学选择题只因“均涉及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同样划归为“押中”范畴。如此宽泛的判定,显然与惯常认知相去甚远。
曾购买过此类试卷的李同学告诉记者,押题卷的题量题型,包括答题卡等,与正式考卷颇为相似,主要提供一种“考前感觉”,有精力的话可以练手,但指望“押中原题”并不现实。
大模型帮忙预测?噱头十足为引流
除了各家机构推出的传统“名师押题”,记者发现,近期爆火的AI大模型,也陆续被不少社交平台上的博主引入“押题”阵容,配合充满噱头的图文视频标题,显得十分吸睛。
“DeepSeek超强预测2025高考押题全流程,用算法打败高考的筛选!”有博主感慨,“AI真的太神奇了,仅用38秒钟就给出了完整的出题内容和思路框架,让我们觉得非常的震惊!”视频中,博主从教大家输入指令,让AI大模型自动生成高考题目切入,侃侃而谈。
为佐证AI押题的可行程度,博主将自己通过1号软件生成的数学题目,与去年的真题共同输入到2号软件中,让2号软件来对比判定,得到“总体相似度高达87.5%”的结论。
乍听之下,如此高的相似度令人称奇,然而这一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呢?当记者暂停视频画面,细看2号软件给出的相似度数值分析表,发现AI完全抛开具体题目,只是将真题与生成的预测题的题型,以及大致考查方向分别列出进行对比,例如二者均包含基础题和难度题、数学文化元素、集合复数概率等考点,即判定为“相似度极高”。较之传统押题密卷而言,精准度更是无从谈起。
但这并不影响一众博主仿佛发现新大陆般的激动,相关帖子的收藏、点赞量也非常可观。在“投喂DeepSeek近五年的高考数学题,得到2025年的预测卷”帖子下,尽管博主晒出的卷子难度较高考差了一大截,评论中仍不乏“求资料”的声音。而从博主回复来看,要么需私信关注,要么需申请加群,还有的则直接挂出链接。记者看到,某博主出售的“历年高考真题+DeepSeek预测2025高考题”,已有111份销量。
“用AI辅助学习是可行的,让它生成考题,需要对考点掌握透彻,对指令输入尽量细致。”对此有网友评论,“要是有这个能力,哪还需要做AI出的题啊!”
扫描版成了平替?为获利盗版横行
更有甚者,竟从形形色色的押题密卷中进一步发掘“商机”,推出高考押题卷的“平替”,即扫描电子版,做起复习资料的“二道贩子”。
“目前已经出了大部分,5月份会全部出完。”记者咨询一位卖家,对方发来一份资料截图,称已上传了十余家机构所出押题卷,后面还会陆续更新王后雄、天星、张雪峰等所出的押题卷。“包更新,以后挂上去的也都可以下载。”该卖家已获114份销量。
店主购买一份押题卷,将其扫描为电子文档,再作为商品出售,通过网盘“发货”。甚至无需亲自购买纸质押题卷,而从其他卖家处购买电子文档,再低价转卖,可谓一本万利。消费者只需支付几十元钱,就能获取这些资料,自行打印即可。记者看到,社交平台上这样的资料“吆喝”比比皆是,评论中不乏“资料齐全,更新速度快”“各科都有,省下大几百”等表述,而这属于典型的盗版行为。
在各版“押题卷”外,还有考生和家长不满足于“预测”,而对一些所谓“捷径”心动不已,导致落入诈骗分子的陷阱。去年高考前夕,多地教育部门整理汇总与高考相关的诈骗套路,其中兜售“高考试题及答案”被高频提及。
不法分子通过制作钓鱼网站,用发短信、贴广告、网页弹窗等方式借口出售所谓的“高考真题和答案”,一旦点击后就会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受害者付款,或是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受害者发送非法链接,套取用户信息。考生切不可心存侥幸,在网上购买所谓的考题答案,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据《北京晚报》
编辑:宁姝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陕西发布2025年第1号总河湖长令 下一篇: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4月陕西居民消费价格“双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