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石喻涵)5月13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陕西篇章”有关情况。解读《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三阶段”目标:2027年,美丽陕西建设成效显著;2035年,美丽陕西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美丽陕西全面建成。
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处长柳志清介绍,2024年,西安、渭南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后10位,分别前进8位、10位。全省10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2020年的4.39降至2024年的3.88,降幅达11.6%;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从2020年的6.1天降至2024年的4天,减少2.1天。
2024年12月我省首次实现“零”重污染天。汉中市、西安市先后因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明显被生态环境部于2022年度、2023年度通报表扬。公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满意度从2020年的89.32%提升至2024年的91.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2024年,全省111个国家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9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
建立黄河流域五省区协同治理机制,与山西、内蒙古“共护一河水”;在汉江流域与川渝甘联防联控,实施54个应急方案守护水质安全。全省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水域生态健康指数增长,“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目标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实施意见》明确,打好蓝天保卫战,到2027年国考城市空气质量稳定达标;打好碧水保卫战,到2027年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92%左右,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打好净土保卫战,到2027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4%以上。协同实施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到2035年“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全覆盖。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有效控制风沙危害,提升林草质量。
在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监管方面,根据《实施意见》,到2035年自然保护地占全省国土面积10%以上;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到2035年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到2035年典型生态系统、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得到全面保护。
编辑:宁姝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安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有了新要求 下一篇:中拉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将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