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秦都市报 时间:2025-05-15 07:46:25 编辑:张进 版权声明
郭颖华一家四口外出爬山。
家人不该成为坏脾气的接收站
郭颖华在日历上的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旁标注了一个爱心。
家住西咸新区的“80后”中学教师郭颖华,其丈夫也是教师,她至今记得那场因一件价格不菲的大衣引发的矛盾。当她执意要购买时,丈夫脱口而出的“太贵了”让她愤然离去。但随后收到丈夫的手机短信,却让她泪流满面。短信中写道:你知道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吗?就是让4位老人健健康康的。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一时没来得及给爷爷治病,所以我不希望哪一位老人到时候因患病而没钱治疗……
“4位老人”——丈夫把岳父岳母也纳入照料责任的郑重承诺,让郭颖华破防。当晚,她收到丈夫送的同款折扣品,“等以后宽裕了,咱们再买更好的。”丈夫对她说。5月14日,谈到此事时,郭颖华笑着对记者说:“庆幸自己没嫁错人,其实这些细碎的幸福瞬间很多……”
郭颖华有两个儿子,这些年公公婆婆一直帮忙照看,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每周日的聚餐和运动是这个家庭固定的仪式。在火锅蒸腾的热气中,小儿子总爱模仿父亲批改作业时的样子,大儿子则会分享在老年公寓的见闻——这是他们坚持3年的“家庭公益日”;公公的拿手卤猪蹄是郭颖华最爱吃的美食……
刚刚过去的母亲节,郭颖华因为工作中的琐事在家中生闷气。两个儿子蹑手蹑脚地进出房间,不敢多说话。当她走出房门时,迎接她的是儿子们用零花钱买的奶茶,“生气会变老的,妈妈还是笑起来最美。”这个瞬间让她真切领悟到,家人不该成为坏脾气的接收站。
家庭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
5月14日清晨,曾丽荣轻轻摇晃着怀里满月的二宝,同时留意着8岁的大宝是否准备好了书包。
一年前,二胎计划让这个家庭一度陷入紧张的氛围。“妈妈是我一个人的!”当曾丽荣提出想要二宝的想法时,大宝反应激烈。与许多老人“想要就要”的观念不同,曾丽荣坚持“孩子要有知情权”。她通过绘本故事、身边二胎家庭的耳濡目染等方式,让大宝理解兄弟姐妹的意义。
在医院里,看到因早产而身体虚弱的妈妈,大宝的眼泪夺眶而出。“妈妈,你还好吗?”大宝关心道。那一刻,曾丽荣知道沟通是值得的。
“家长和孩子之间,夫妻之间,沟通都很重要。”曾丽荣说,她和丈夫是高中同学,结婚11年,曾一起在深圳打拼。当年她决定为了孩子回陕西老家时,丈夫因工作原因留在了深圳。那段时间,她戏称自己成了“留守妇女”,两人常为丈夫是否回陕而争执。
“后来我想通了,与其强迫他放弃事业,不如寻找平衡。”曾丽荣说,她多去深圳几次,他多回陕西几次,家庭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
采访中,两对夫妻不约而同地表示,幸福没有标准答案,但有通用密码——理解、尊重、沟通与爱。正如心理专家何女士所说,现代家庭最珍贵的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建立修复的机制。家庭就像一棵树,需要每个成员的共同浇灌,才能枝繁叶茂。
今天是“国际家庭日”,或许我们都该停下来思考,家庭幸福密码是什么?
文/图 本报记者 姬娜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