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地铁站里摆藏品 西安“流动的博物馆”把文物带到市民身边

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5-05-19 07:04:15 编辑:张佳萌 作者: 版权声明

“地铁遇见博物馆 雁塔文物会说话”展览吸引了众多市民观看

  百余件藏品亮相 地铁站遇见博物馆

  在西安,乘坐地铁就能看文物展览。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在市文物局的精心指导和支持下,雁塔区文物局联合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重磅推出“地铁遇见博物馆 雁塔文物会说话”主题展览活动。西安9大博物馆携百余件藏品,走进地铁7座车站,以“移动的文化长廊”形式,将地铁空间打造成可触摸的“流动博物馆”,让市民游客在日常出行中就能开启文化穿越之旅。

  7站联动 9馆同台

  让文物在地铁里“活”起来

  “没想到在西安坐个地铁,竟能穿越千年!”5月18日上午,游客周女士在西安地铁钟楼站J通道停住脚步。发现这里集中展出了好多文物,她惊喜地说: “真是大开眼界!地铁站里就能看到这么多博物馆的馆藏,这真是一场现代交通与古代历史的神奇邂逅。”

  作为“地铁遇见博物馆 雁塔文物会说话”主题展览活动的主展厅,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里集中呈现了六大博物馆的特色藏品,构建起古今交融的文化矩阵,吸引过往市民游客纷纷驻足。

  其中,西安市羊文化博物馆以“吉羊万象”为主题,展出商周至明清时期的羊文物精品,解读羊文化在华夏文明中的吉祥寓意;长安大学地质博物馆带来史前化石与矿物晶体,展现秦岭地质演化的亿年沧桑;西安市新梦想影业博物馆以放映机串联电影发展史,重温光影背后的时代记忆;西安市民俗博物馆通过精选馆藏历代铜镜精品,打造流动的历史镜像;西安市城市影像博物馆以老照片、照相机为载体,讲述西安城的变迁脉络;西安博物院精选唐三彩等馆藏重器,再现盛唐长安的繁华气象。

  除主展厅外,西安地铁其余6座站点也化身各具风情的文化驿站,可谓一站一主题,解锁文物新叙事。青龙寺站内,西安市羊文化博物馆“吉羊万象”主题展延续主展厅脉络,重点展示汉代陶羊等兼具艺术与历史价值的藏品;在大唐不夜城站,来自西安民俗博物馆的“镜映千年”铜镜展呈现从宋朝到明清的铜镜精品,纹饰工艺与社会风尚交相辉映;寒窑站西安博物院“盛世遗珍”展遴选历代瓷器,折射长安作为国际都市的开放气象;电视塔站西安市新梦想影业博物馆“光影史诗——电影放映机的百年之旅”展出老式放映机,追溯电影工业的技术演进;在东仪路站打造的西安半坡博物馆“史前文化的一颗明珠”展,以人面鱼纹彩陶盆等仰韶文化遗物,揭秘6000年前半坡先民的生活智慧;行政中心站双展齐放,西安美院美术博物馆“丹青映轨 古韵今风”古画展陈设的明清山水、花鸟画作与现代地铁空间碰撞,演绎传统艺术的当代转译;西安市古陶瓷博物馆“瓷韵千年”瓷器展从明清官窑瓷器,系统呈现中国陶瓷的工艺巅峰。

  地铁站内的文物展览活动引来众多市民游客围观 记者郝钟毓 实习生郝雨辰一 摄

  为市民打造

  “触手可及”的历史文化体验

  “以前要走进博物馆才能看到的文物,现在走在地铁里就可以看到,非常方便。”5月18日当天,小学生郭沫妍跟着妈妈坐着地铁一路打卡了好几个站点,在钟楼站展厅的化石展区前,她久久驻足。

  “通勤路上又多了份文化惊喜!”每天需乘坐地铁南北往返通勤的市民王先生,当天也一口气打卡了其中4个站点。他点赞说,这种把文物“搬”进地铁展览的形式非常好,为市民游客打造了“触手可及”的历史文化体验。

  “地铁不仅是交通工具,更应成为传播城市文化的移动课堂。今年我们创新形式激活文化遗产,打破传统博物馆空间限制,将地铁站点转化为‘无围墙的博物馆’,让文物在现代轨道交通空间中‘活’起来。”雁塔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文物局)副局长陈琳表示,这场“流动的文化盛宴”不仅是国际博物馆日的创新实践,更标志着雁塔区“文旅融合”战略向公共空间的深度延伸。未来,雁塔区将持续探索“博物馆+”的创新模式,希望通过更多的跨界尝试,让更多市民在日常出行中感受历史的温度,激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为西安建设“博物馆之城”注入新动能。

  据悉,“地铁遇见博物馆 雁塔文物会说话”主题展览将持续至6月18日,市民可通过地铁各站点导览图获取观展指引。 文/记者 程静 图/记者郝钟毓 实习生郝雨辰一

  文物“搬”进车厢 公交车上感受千年文脉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西安公交集团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打造的“流动的博物馆”品牌线路正式上线。10条公交线路化身为移动历史文化长廊,串联大雁塔、钟楼、大唐芙蓉园等历史地标,将周、秦、汉、唐四大朝代的珍贵文物“搬进”车厢,让市民游客在公交出行中沉浸式感受千年文脉的流淌。

乘客在公交车上体验“流动的博物馆”

  车厢变身“移动展厅” 文物“开口”讲故事

  记者了解到,“流动的博物馆”品牌线路是西安公交集团与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推出的一批品牌线路。也就是将陕西历史博物馆代表性的文物以影像、数字化的形式“搬”进车厢,打破场馆的限制,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流动。

  18日9时,陕西历史博物馆南广场人头攒动。踏上一辆5路公交车厢,周朝的牛尊、秦朝的杜虎符、汉朝的鎏金铜蚕、唐朝的鸳鸯莲瓣纹金碗等文物展板依次展现。记者看到,在每件文物展板下方还附有二维码,扫码即可唤醒AI数字人讲解员。在乘坐公交的途中,可轻松来一场沉浸式的学习。乘客王女士举着手机边听边感叹:“没想到坐公交还能学历史,孩子一直盯着展板问问题,这一路像上了堂‘行走的历史课’。”

  记者注意到,5路公交车厢移动电视还同步播放着陕西历史博物馆的18件馆藏文物的宣传片,吸引了不少乘客仰头观看。从河南来旅游的王先生非常兴奋:“西安这趟公交,可谓是把博物馆的文物变‘活’了。我们还没预约到博物馆的门票,就在公交上先睹为快了。”王先生告诉记者,这种方式对外来旅游时间紧张的游客非常友好。

  跨界合作赋能文旅 让文物“活”在街头

  “公交车是城市流动的窗口,我们希望让文物走出展柜,融入市民日常生活。”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谢双双表示,此次合作不仅是展陈形式的创新,更通过AI技术让文物“开口说话”。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展 “博物馆 +” 多元教育场景 ,提供更多更好便民文化服务,让博物馆不断走近社会公众,赋能美好生活。

  西安公交集团服务稽查部干事张帆介绍,本次品牌线路的打造,从筹备阶段包括车辆筛选、展板设计等均经过精心打磨,最终选出5路、19路、24路、26路、27路、30路、34路、271路、400路、401路等10条途经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常规公交线路。

  “在品牌线路上线前,我们组织品牌线路驾驶员代表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深入了解文物、感受历史文化熏陶。在线路上,以后他们不仅是驾驶员,也是文化导览员”。张帆介绍,除了这十条常规公交,市民还可通过“西安公交出行”APP网上预约定制专线,直达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下一步,西安公交集团还计划根据市民游客反馈,增设更多出行服务,满足深度游需求。

  西安公交打造多元化品牌矩阵服务

  在5月18日的品牌线路上线活动现场,市民李先生带着孩子登上5路公交车。他指着展板上的杜虎符说:“这文物我们之前在博物馆见过,乘车时再听听讲解,感觉了解得更加深入更生动,连孩子都听得入迷。”而李先生的孩子则对AI数字人充满兴趣,觉得神奇有趣。

  西安公交集团服务稽查部副部长郭雪惟表示,“流动的博物馆”是“公交+文旅”融合的创新尝试,是西安公交集团多元化品牌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西安公交集团还精心推出了敬老爱老、爱国拥军、健康饮食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品牌线路。未来,西安公交集团还将深入推进公交服务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创新,让公交不仅成为出行工具,更成为文化传播、传承文明的移动载体,通过线路高频次流动与广泛传播,构建起“全民可参与、全程可感知”的出行服务体系。

  车轮滚滚,文脉不息。随着“流动的博物馆”穿行于西安的大街小巷,千年历史正以更鲜活的方式融入城市脉搏,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与文化对话的旅程。

  文/首席记者 梁璠 图/首席记者 李明



来源:西安晚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