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杨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令人赞叹 现代农业发展“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正不断惠及上合组织国家人民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5-05-20 08:18:42 编辑:方正 作者:马虎振 版权声明

  5月19日,“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分论坛——“共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 共谋减贫发展合作”,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举行。

IMG_3771.jpg

  在分论坛举行前,当天上午,参加分论坛的各方来宾走访了杨凌种业创新中心、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旱区农业节水技术与装备田间展、五泉镇王上村、国际猕猴桃创新创业园。

  从育种到灌溉再到智慧农业,从发展猕猴桃产业为民造福到乡村全面振兴,杨凌的全方位、全链条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及农业农村发展模式,让各方来宾赞叹不已。

  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奋力打造旱区“种业硅谷”

IMG_3782.jpg

  在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展厅,陈列着小麦、玉米等各类育种成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育种专家吉万全介绍,为贯彻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奋力打造旱区“种业硅谷”,2021年1月,由杨凌示范区管委会联合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6家单位,成立并建设了杨凌种业创新中心。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担任主任,聚焦种业源头创新、成果中试熟化、应用技术推广、种业企业孵育“四大功能”全链条开展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现代种业产业化。

  中心组建四年多来,先后成立了陕西省作物育种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在陕西、海南建成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展示示范基地300余亩;瞄准种业重大基础研究和种业“卡脖子”前沿关键技术问题,组织开展“稳定支持”和“揭榜挂帅”重点研发项目22项;定期举办“三会一展一论坛”,每年四五月份举办全国油菜科技大会、小麦新品种观摩会,九月份举办玉米新品种观摩会,十月份举办杨凌国际种业展、杨凌种业创新论坛。“如今许多带有杨凌基因的优良品种已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广袤的田野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据了解,杨凌示范区成立以来,共有1300多个动植物新品种通过审定。小麦育种长期国内领先。近10年,杨凌累计为旱区输送农业专业人才超过15万人。近5年,新增科技成果和专利申报5000多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陕西省第一,平均每年审定登记动植物新品种110多个。

  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植物工厂:国内首创全自动化垂直农业生产系统

  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是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在设施农业领域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实训基地。

  在服务中心楼一楼,是深蓝智慧渔业示范中心。据杨凌深蓝数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群介绍,这里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共建“循环农业联合实验室”和“数字渔业联合实验室”,是集科研研发、循环系统设备与工艺展示、育苗养殖与人才培训于一体的一流数字循环水养殖示范平台,重点展示彩虹鲷、石斑鱼等高附加值品种的循环水养殖工艺。

  服务中心楼二楼有智慧云控制中心界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施农业专家李建明介绍,这里是园区的指挥中心和大脑,通过大数据平台计算和分析,可以对园区内所有种植、生产、服务、流动等全过程进行管理、决策和控制,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化、标准化。

IMG_3924.jpg

IMG_3971.jpg

IMG_3989.jpg

  智慧农业展示区是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对外展示的主要区域,3万平方米的智慧温室是整个展示区的核心,是农业生产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跨界融合。其中,东区是叶菜种植区,主要种植奶油生菜,分为育苗区和种植区,整个环节已经实现自动化生产。西区是番茄栽培区,采用荷兰吊挂式无土栽培模式种植无限生长型小果番茄,生长势强、抗早衰,连续结果能力和综合抗逆能力强,每串12-16粒果实,果实大小均匀,番茄生长周期长达11个月,采收期9个月。

  2021年建成运营的植物工厂,是国内首创全自动化垂直农业生产系统。在这里,农作物播种、分栽、采收等各环节全部由计算机控制,真正实现“种子进去、蔬菜出来”的无人化管理。立体多层式栽培可以提升容积率,产量倍增,最高可达24层。“植物工厂里的一粒种子从播种到收获仅需42天,整个生产过程仅需要4-5名工人,1人操作计算机下达指令,其他3-4人负责分拣包装。”

  旱区农业节水技术与装备田间展:教学、研发、示范推广一体化综合展示平台

  在杨凌良科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的旱区农业节水技术与装备田间展,不同的灌溉模式在这里展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节水灌溉专家朱德兰介绍,这里将先进的种植技术与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相结合,形成教学、研发、示范推广的一体化综合展示平台,为解决不同条件下农业节水灌溉模式提供技术与装备支撑。

  该园区总占地面积1100余亩,示范了7种主流的节水灌溉方式,包括平移式喷灌、时针式喷灌、光伏机器人喷灌、卷盘式喷灌、固定式喷灌、微喷灌和滴灌。展示技术不但包含了灌溉2.0(机械化)技术,也包含了未来5到10年即将发展的灌溉3.0技术(自动化),而且搭建智能化灌溉平台,目前正在加大科研力度,近两年研发出灌溉4.0技术(智能化)。

  五泉镇王上村: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为统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IMG_4193.jpg

  杨凌五泉镇王上村历史悠久,中国历史上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的寝陵——泰陵坐落于此,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精选试点村”,全村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共有258户、1131人,现有耕地1281亩。据介绍,近年来王上村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为统领,探索出了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振兴先行之路。全村发展猕猴桃769亩,设施农业142亩,规模化养猪场1个,建成农产品展销中心及果品加工厂,形成了“粮果菜畜”多元发展的农业生产格局。推行驻村规划师制度,高起点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建成乡村振兴学堂、休闲公园、文化活动广场,实现水电气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公共服务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借助独具特色的隋文化资源,建成科举体验馆、农耕文化馆、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实施隆基和美光暖千村万户“光伏+”项目,大力发展研学旅行、农科培训、绿色能源等新业态,带动村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陕西省学用“千万工程 ”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示范样板。

  杨凌国际猕猴桃创新创业园:我国首个猕猴桃全产业链科技示范园区

IMG_4279.jpg

IMG_4327.jpg

  杨凌国际猕猴桃创新创业园,位于杨凌示范区大寨街道黎陈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猕猴桃产业专家刘占德介绍,该园区占地230亩,建设形成了产业综合服务中心、新优品种试验展示区、良种苗木繁育区、栽培展示区、果品贮藏分选包装区等“一心四区”功能布局,是我国首个猕猴桃全产业链科技示范园区。

  园区优选“脐红”“农大金猕 ”等新优品种,实施果园沃土工程,土壤有机质含量达5%以上;集成“标准树形、生态栽培、合理负载、适时采收”等栽培管理技术,采用标准化栽培架型,探索实现果园轻简高效栽培管理新模式;开发数字化管理平台,配套果园标准化管理机械,实现果园数字化、规模化管理;研发制造即食猕猴桃“增氧控温”预熟库,配套建设“呵护式”分选包装平台及千吨贮藏冷库,实现果品采后规范化处理。

  园区的设施化栽培展示区,有连栋薄膜温室,主要由钢结构框架、拱杆、棚膜及卷膜器等构成,可有效降低自然灾害及低温冻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并可增加远程控制装置,实现智慧化管理;也有简易避雨棚,主要由钢结构框架、拱杆及棚膜等构成,适宜于多雨地区避雨栽培,并可有效防控溃疡病。

  现代农业发展“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正不断惠及上合组织国家人民

  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提出建设上合组织农业基地的重大倡议,为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六年来,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为依托,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农业交流合作结出丰硕成果,基地成为首个上合组织“共商、共建、共享”的农业交流合作平台。

  六年来,围绕农业节水灌溉、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设施农业发展等主题,培训上合组织国家农业官员、技术人员2000多名,举办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农业技术远程培训讲座40期,4.1万人次在线学习。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现代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力量,为上合组织国家培训农业官员1100余名,培训农业减贫人才300余名,培养留学生300余名,联合培养职教学生100余名。现代农业发展“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正在不断惠及上合组织国家人民。

  围绕旱区农业发展,杨凌示范区目前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建成10个农业科技创新园区,110多个农作物优良品种和栽培技术走出国门,海外推广辐射面积3000多万亩。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马虎振 文/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