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05-21 07:57:53 编辑:宁姝媛 版权声明
新华社郑州5月20日电(记者马意翀、郑家宝)5月20日上午,河南省邓州市艳阳高照。在当地腰店镇黑龙社区,一望无垠的金色麦田麦浪阵阵、麦穗饱满。随着机声隆隆,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一字排开,在麦田中“过招”,比拼机收减损水平……
邓州市2025年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正在进行。
5月20日上午,河南邓州市2025年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现场。新华社记者 郑家宝 摄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机收已成为主流收获方式。开展小麦机收减损大比武活动,就是要通过以赛促训、以赛提技的方式,提高机手的操作技能和减损意识,推动机收减损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把丰收的成果实实在在地装进农民的粮仓。”腰店镇党委书记李宗万刚刚介绍完情况,工作人员一声令下,6台收割机同时发动,割台将麦穗卷入收割机仓,收割、脱粒、除杂一气呵成。
只见收割机机手们一手搭着方向盘,一手握着操纵手柄,硕大的收割机前进、转身、倒退,灵活自如。尽管麦田内气温逼近35摄氏度,但得益于空调系统,收割机驾驶室内温度却非常舒适,收割机四周遍布摄像头,机手们驾驶时几乎没有视觉死角。
5月20日上午,河南邓州市2025年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现场。(新华社记者 马意翀摄)
机手们不一会儿工夫就将指定区域内的小麦收割完毕。收割结束后,相关工作人员立即在六组机收道内各随机选定半平方米的取样区,收集其中的麦穗和麦粒进行称重,留下的麦粒越少,损失率也就越小。
邓州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生产服务科科长乔清平告诉记者,根据比赛规则:参加机收大比武的收割机驾驶员需持有农机管理部门核准的收割机驾驶证,此外还需要按照正常收割速度进行收割,比赛结束以损失率大小确定名次。
最终,一等奖由来自河南汝州的收割机手伍传飞获得。根据测定,他的机收损耗率仅为0.02%。
“伍传飞的机收损耗率已经够低了。这意味着用收割机每收获100斤小麦仅仅损失0.02斤的小麦。”乔清平笑着告诉记者,“减损”就是“增产”。
“我驾驶的时候就认为我一定能拿第一!”机手伍传飞自信地告诉记者,他有着十几年的收割机驾驶经验,驾驶过多种型号的收割机,最近两天一直在南阳收割小麦,农作物种类、成熟程度、农机速度都会影响减损的效果,但农机手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农机手应根据小麦田间状态检查调试好收割机的参数,减少收获环节损失。自己今天拿了一等奖对于麦收期间找活儿也帮助很大,以后更能够得到客户们的认可。
据了解,参加此次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的6台收割机都来自河南首邑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首邑农业董事长沈兴新现场告诉记者,今年自己在邓州已经收割的地块小麦亩产约1100斤,产量相比去年略有增加。最近一段时间河南地区是收麦“主战场”,首邑农业的收割机已从湖南、湖北等地返回河南,四五十台收割机正“一路向北”进行作业。
5月20日上午,河南邓州市2025年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现场,两台收割机正将收获的小麦倒入运输卡车中。新华社记者 郑家宝 摄
据统计,截至5月20日17时,河南全省已收获小麦614.8万亩;20日投入联合收割机3.38万台。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今年河南全省可用稻麦联合收割机达18万台,加之省外常年来豫跨区的2万余台收割机,三夏期间全省联合收割机投入量预计在20万台以上,正常生产有保障。
目前,河南各地正组织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与村组、农户开展机收作业对接,逐户、逐地块,落实作业机具,确保家家都有农机用,麦收收在适收期。河南省市县三级还开通212部“三夏”机收作业值班电话并向社会公开,随时接受群众咨询和求助。随着麦收进度,预计在重点区域、道路交叉要点设立400多个跨区接待服务站,为外来机手提供路线指引、作业信息、食宿安排等服务。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