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午休被推销贷款周末遭早教“轰炸” 谁在“监视”你的生活

要闻 三秦都市报 2025-05-23 07:25:09
A1 A2 A3

  5月22日,西安市民孙旭尧向三秦都市报“小秦帮忙”栏目讲述了自己遭遇的烦心事。他多次接到陌生来电,对方推销种植牙、贷款等业务,令他不安的是,电话那头不仅能准确叫出他的姓名,还对他个人及家庭情况有所了解。

  精准骚扰电话防不胜防

  5月21日23时许,熟睡中的孙旭尧被一通陌生电话惊醒。电话那头传来甜美的女声:“孙先生您好,我这里是口腔机构,了解到您近期关注过种植牙项目……”对方准确说出了他上周在医院咨询牙齿的经历。这样的精准骚扰电话,已经持续纠缠他一个多月了。

  从工作日午休时推销贷款到周末清晨推荐早教,每通电话都像“信息炸弹”。对方熟稔地称呼他“孙哥”,知道他开着一辆四年车龄的SUV,甚至连女儿即将上小学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感觉自己的生活被人全程监控。”孙旭尧心有余悸地说。

  西安市民赵煦也深受其扰,起初,他把这些电话当作普通推销礼貌拒绝,没想到骚扰却愈演愈烈。“有次对方直接说出我孩子就读的学校,还推荐适合我的贷款产品。”如今,赵煦的手机24小时开着防骚扰模式。

  骚扰电话背后藏隐秘交易链

  这些精准骚扰电话背后,是一条完整的黑色产业链。记者采访发现,个人信息泄露渠道呈现多元化、隐蔽化特点。

  软件工程师王浩介绍道,在网络端,部分平台因技术防护不足或管理不善,成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一些小型网站和APP为节省成本,未采用足够安全的加密技术,黑客可轻易入侵系统盗取用户信息。这些包含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等基础信息,以及住址、消费习惯等敏感信息的数据包,可能会流入非法交易市场。

  在线下端,商家同样可能成为信息泄露的源头。记者以顾客身份走访西安多家培训机构、房产中介和汽车销售店发现,不少商家在收集客户信息后,并未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某房产中介工作人员坦言,客户留下的联系方式和购房需求都会存档,但当被问及是否会泄露时,却回答含糊。实际上,部分不良商家为获取利益,会将客户信息打包出售给第三方机构。

  在一些网络论坛和社交群组中,个人信息被分门别类、明码标价:包含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的基础信息,每份售价仅几元;而包含家庭住址、工作单位、消费习惯等详细信息的“套餐”,价格则高达几十元甚至上百元。

  针对骚扰电话问题,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傲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应加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在非必要场景提供个人信息。一旦发现骚扰情况发生,及时记录骚扰号码、保存通话录音或短信截图,并通过以下途径维权:向公安机关报案(拨打110或前往派出所);向工信部“12321”平台举报;通过运营商开通“高频骚扰电话拦截”服务。

  本报记者 陶颖



来源:三秦都市报

编辑:张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转卖蜜雪冰城柠檬水小伙分享经验 门店:鼓励!要注意食品安全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