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顺利封顶! 西安东站明年年内建成投用 旅客年发送量预计将达到3650万人次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5-07-01 17:51:03 编辑:方正 作者:李琳 版权声明

  “混凝土结构顺利封顶,是西安东站从‘骨架’到‘血肉’的转折点。”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东站项目部总工程师冯超如是说。

  7月1日,西安东站站房主体混凝土结构顺利封顶,至此,全面转入屋盖钢结构施工阶段,建设迎来重大进展。

  站房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

    宽阔明亮的候车大厅已初见端倪

  7月1日上午10时,西安雨后初晴,纯净的蓝天白云下,西安东站建设现场气势恢宏,随着站房主体混凝土结构顺利封顶,候车大厅的宽阔模样已初见端倪,一根根高达近40米的钢柱擎天而起,未来将撑起明亮的玻璃穹顶。

  西安东站位于高铁东城中央商务办公核心区,是集高铁、普铁、地铁、公交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车站建筑总规模39.4万平方米,其中站房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整体分为出站层、站台层、高架候车层三层,局部设置夹层。

  车站车场总规模13台27线,其中西渝高速场5台9线、西十高速场4台8线、西康普速场4台10线,预留城际场,配套设置动车运用所、走行线、普速存车场等设备设施。

  为确保施工进程,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站改扩建工程指挥部靠前指挥、科学组织,带领施工、监理、设计、检测等单位抓全局、控节点,紧盯安全质量管理,第一时间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全力推进侧式站房、承轨层、高架候车层施工有序开展。今年以来组织施工单位开展劳动竞赛,动态调配人力、机械设备投入力度,近40万平方米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任务全部完成。

  在工地西侧,记者现场看到,多辆吊车候命,工人们正在焊接钢管,再通过吊车运送到半空,一节节拼装而上,直到最后形成整体钢结构,撑起站房的透亮屋盖。

  “目前高架候车层52根钢柱吊装任务完成超半数,屋盖钢结构施工已全面开展。”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站改扩建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李亮介绍说。

  建设国内首例无站台柱装配式清水混凝土雨棚

               节约70%架体材料

  在主体结构施工加速推进的同时,国内首例无站台柱装配式清水混凝土雨棚建设也迎来新进展——西安东站雨棚首跨实体样板正式亮相。

  作为西安东站建设中的亮点之一,雨棚建筑面积约3.98万平方米,单侧雨棚顺轨向跨度18米,垂轨向跨度22米。

  “针对本次西安东站雨棚施工,创新采用了全装配式叠合方案,通过‘预制叠合框架梁+预制顺轨向叠合次梁+全预制垂轨向叠合次梁+预制曲面板’的预制装配式体系,相比于常规的现浇混凝土结构雨棚,达到了‘免模少撑’的效果,节约架体材料消耗70%,提升施工效率50%。”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安东站项目部副经理牛国稳表示。

  据了解,一般的高铁站通常会采用钢结构雨棚,但传统的钢结构雨棚自重轻,极易被风掀揭吹落,甚至对旅客的安全造成威胁,不仅如此,当雨季来临或长时间的室外暴露,钢结构雨棚表面涂层极易锈蚀起鼓剥落,从而影响车站的正常使用和结构安全。无站台柱装配式清水混凝土雨棚的应用,精巧而简约的结构形式,坚固耐久,充分保障了日后列车的安全营运。

  展现建筑“素颜之美”

    将钢结构吊装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随着站房主体混凝土结构封顶,后续将全力投入地上装饰装修阶段。”中铁三局西安东站项目部总工程师冯超说。

  为了让建筑既结实又绿色,充分体现建筑结构原有的色彩及造型,项目践行低碳环保、绿色节约施工理念,在清水混凝土施工上狠下功夫,对混凝土配合比、模板体系以及混凝土施工工艺等开展细化研究,进行上百次实验,总结形成清水混凝土框架柱关键工序作业法,实现了清水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的高品质效果,开创了展现建筑“素颜之美”的新范式。如果说清水混凝土技术让西安东站有了“面子”,“数智化”则让西安东站的“里子”更扎实。在项目智慧中心,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就是最好的证明:钢筋笼滚焊机器人3分钟完成一组焊接,塔吊防碰撞系统自动避开交叉作业区域,环境监测设备实时预警粉尘浓度……这些智慧系统的强强联手,让每一道工序都在高效运转。

  为确保后续主体钢结构钢柱及雨棚预制钢梁吊装施工顺利推进,项目团队持续优化全景智慧建造平台,通过平台BIM+GIS应用绘制三维图,对吊装施工进行模拟,确保正式施工的各项数据精确;施工过程中,采用云计算应用采集、分析数据,并辅助现场实时纠偏,将钢结构吊装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西安东站站房和雨棚建成后,站房立面的弧形造型与雨棚拱形造型相互辉映,勾勒出丝绸飞舞的飘动之势,将成为新时代“一带一路”上的新地标。

  西安东站作为西北地区特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计划明年年内建成投用,投用后车站旅客年发送量预计将达到3650万人次,极大缓解西安铁路枢纽客流压力,提升西安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区位作用。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李琳/文 强军/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