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5-07-04 14:07:54 编辑:宁姝媛 版权声明
虽有全国各地“借笔画”,但在“苏超”赛场上一场未胜却“越输越红”的常州决定靠硬核实力而不只是流量,把在绿茵场上失去的“笔画”原地挣回来。该市的《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日前出台,提出“足球事业振兴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将构建校园、社会联赛体系,年均举办足球赛事超过500场。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已战罢五轮,全队只有1名职业运动员的常州迄今每战皆北,积分排在末位,被称为“苏超十三妹”,大名也因为被网友每输一场减一笔而从“吊州”变成“川队”。但是,队员在逆境中永不言弃的精神,以及常州被“虐”得起、“接梗”自嘲的豁达自信使舆论转为几乎全方位的支持,城市也晋级“苏超顶流”。
据《三年行动计划》 ,常州的目标是形成全链条足球生态体系。支持培育职业俱乐部2家、社会青训俱乐部10家以上、球迷组织8家,新建、改建场地100片,全市校园和社会足球场达到700片,推动学校场地开放率在60%以上;筹备组建市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建成1个省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青少年注册运动员超过1000人,力争每所学校每年至少举办1次足球赛。同时,构建产业链,做强足球赛事经济。
常州金坛区第三届校园足球联赛近日举行,13支校园足球队参加了U8、U10两个组别的角逐。“常州发布”图
近期,苏南的苏锡常三市均有事关足球的三年工作安排出台。6月中旬,无锡市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审议了该市足球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三年行动计划》。7月2日,市委召开关于充分发挥“苏超”撬动作用的专题工作推进会,要求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的安排做好组织保障,促进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苏州也于6月发出《县区级足球青训中心建设工作指南(2025-2027年)2.0版》,融合普及足球知识的校园、强化专业训练的体校、提供个性化培训的社会青训机构等形成工作体系。将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保证每周至少1节足球课,并制定足球特长生的评价政策,探索灵活学籍制度,至少布局6所小学、3所初中、1所高中,以畅通特长生的升学保障通道。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