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安的天气说变就变,前一分钟还是蓝天白云,后一分钟就下起雨来,雨水很快结束,天气转晴,走在户外,大家都感觉天气湿热明显,身上黏黏的。
有西安市民询问,今年西安的天气怎么像南方的回南天?气象专家表示,西安当前湿热属副高异常导致的盛夏气候现象,与回南天成因、季节、表现形式均无关联。
湿热明显 出门一身汗
“最近怎么这么热?而且是那种呕热的感觉,在户外几分钟就是一身汗。”西安市民李女士说,最近她明显感觉到天气又热又潮,往年感觉西安以干热为主,“有点像南方的天气,一出去身上就黏糊糊的。”
市民张先生也有疑问:“最近天气预报报的都是34-35℃,但我自己感觉接近40℃,有一天午后在地面测量,地表达到50℃,为啥比天气预报高这么多?”
对于市民们的疑问,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了气象专家,从专业的角度给予答疑解惑。
今夏西安降水偏少 最高温没有突破历史极值
一般来说,人体感觉到潮湿闷热的原因,无非是两个原因,高温加上多雨,那么,今夏西安的降水和温度怎么样呢?
西安市气象台专家查阅资料显示,今年6月1日以来,西安市国家气象站监测显示,平均降水量48.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为偏少年份。并没有出现雨水偏多的情况。
再说气温,截至7月8日,西安市国家气象站监测显示,西安最高气温40.3℃,出现在7月4日(高陵、临潼、泾河),均未突破历史极值。
至于市民提到的地表温度与测量温度的差异,气象专家表示,气象局测的气温是采用的是百叶箱测量,遵循世界气象组织标准,在距离地面1.5米高处的空气温度。而地表温度是指地面温度,太阳辐射地面被吸收后会导致地表温度显著升高。因此两者会有差异,晴热天气下,地表温度往往高于气温。
近期西安的闷热感是南方的回南天吗?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南方有回南天,特点就是湿热,那么,近期西安湿热的天气是不是也类似南方回南天呢?
气象专家表示,西安当前湿热属副高异常导致的盛夏气候现象,与回南天成因、季节、表现形式均无关联。
首先,形成原理不同:西安湿热天气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北移影响,副热带高压异常北抬,将南方暖湿气团输送至华北地区,导致西安出现高温高湿天气。南方回南天主要由春季冷暖气流交汇导致,冬季冷空气南下后,南方暖湿气流北上与残留冷空气相遇,形成显著温差使水汽凝结。
其次,有时间差异:西安湿热天气集中在7月;南方回南天通常发生在春季2-3月。
对于这个问题,陕西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赵强表示,陕西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风来的时候,表现出暖湿同季的特点,往年也是如此,只是今年这样的天气来得比较早,“往年西安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会出现闷热感,今年提前了十天左右。今年的副热带高压北抬稍早。”赵强说,这样的天气不算异常,“我们感觉的湿热和南方的湿热差距较大,目前西安午后湿度50%,早晚能到70%的样子,南方的回南天,湿度都在90%-100%,在家里都会出现滴水的情况,所以完全不一样的。”
干爽的西安夏天还会回来吗?
近期的湿热会持续多久?干爽的夏天还能回来吗?对于这个问题,西安市气象台专家表示,预计2025年7-8月西安市降水偏多,气温偏高,暴雨、高温灾害风险等级较高,整体涝重于旱。7-8月发生极端暴雨洪涝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同时将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高温(≥35℃)日数略偏多,高温灾害风险等级较高,8月上-中旬有10~15天阶段性伏旱。
“总体上,西安7-8月的降水较多,但8月上-中旬有10~15天阶段性伏旱,降水将较常年阶段性偏少。”专家表示。
湿热天气下要重点预防中暑
气象专家表示,近日西安持续湿热天气,市民饮食宜清淡,避免冷饮辛辣,外出避开高温时段,运动后及时补水,老人儿童需重点防范中暑,若出现持续乏力或皮肤问题应及时就医。
避免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停留;
尽量避免日光直晒,注意做好防护,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等;
注意补充水分,可饮用白开水、糖盐水,或含钾、钠、氯等离子的电解质饮料;
保持饮食清淡,尽量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证充足睡眠,以维持充沛体力。
防暑不仅要“避热”,更要科学管理“冷热切换”,避免骤热骤冷,防止“冷中暑”。
从室内到室外时,应提前关闭空调并开窗通风,避免身体突然接触高温环境。
避免对着空调直吹。从室外进入空调房前,先在阴凉处休息,让身体逐渐适应温度变化。
禁止出汗后立即洗冷水澡。建议先擦干身上的汗,休息10~15分钟再用温水洗澡。
不要大口猛喝冰饮。建议夏季喝水要少量且多次,运动后切忌大量喝。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毛蜜娜 通讯员 金丽娜
编辑:方正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漠河今夏超35℃!中国最北的北极村民宿老板决定装空调 下一篇:未来三天陕西大部有降水天气 局地伴有短时暴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