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连锁品牌店化妆品生产日期能用手抠掉 监管部门:遇见可举报

要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5-07-10 07:10:31
A1 A2 A3

近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在西安多家购物中心的潮流美妆店走访发现,多个品牌的美妆产品瓶身生产日期标识易被擦除,消费者难以准确获知生产日期。扫描产品防伪二维码虽可辨别真伪,但查询结果却并不包含生产日期信息。

网友反馈——

关键信息易擦除

产品质量及日期真实性引疑惑

近期,一位网友发帖称,网购了一款清洁泥膜,买回来后发现瓶身上的生产批号特别“脆弱”,用手轻轻一抠生产日期就掉了,该帖引发网友共鸣,多人在评论区留言表示遇到了相同困扰。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检索发现,这类包装标识极易被物理手段消除的现象并非孤例:2025年6月2日,广东的李女士反映,她购买的某品牌防晒霜瓶身上的生产日期标识异常模糊,“用手指轻轻一擦,字迹就掉色、变花了,感觉不仅像买到假货,更像日期被‘处理’过。”    

“生产日期这么重要的信息,按理说应该清晰牢固、具备防篡改属性才对,怎么能一抹就掉呢?这种设计,岂不是给不良商家涂改日期大开方便之门?”不少跟帖者纷纷发问。

记者走访——

生产日期一抠就掉

同款乳液两家店喷码牢固度不一

针对网络反映的情况,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于近日对西安市内的多家美妆零售店进行了实地探访。    

在西安浐灞印象城内的“调色师”门店内,多款产品包装较为简易——纸盒包装,封口处仅用硬币大小的“可移除不干胶标签”密封。记者在该店挑选了一款标价128元、外包装注明“生产日期见包装标注”的粉底液,粉底液旁摆有试用装,店员称试用装和售卖品均为同一货源,品质也相同。记者观察该试用装,发现其外包装日期标识清晰牢固,然而,当记者用手摩擦其试用装瓶底的生产日期喷码时,墨迹发生褪色的情况,用指甲轻轻一抠,已发生褪色的生产日期便掉了下来。    

该店的另一款标价79元的粉底液也发现了同样问题,该产品虽然外包装所标注的生产日期清晰,但试用装瓶身底部的生产日期已经变得模糊不清。随后记者向店员咨询该产品的生产日期是否会被随意篡改,店员也表示无法确认。    

位于西安市小寨的赛格国际购物中心的“调色师”门店内,同样出现了类似情况,在该店售货价上,一款标价179元的“光感美白修护乳液”瓶底生产日期的喷码极易被手指抹除。但当记者在同商场另一潮流零售店“KKV”找到同款乳液,并尝试擦拭其瓶底喷码时,却发现该处喷码十分牢固,用手扣或者摩擦均保持着原样。

门店客服回应——

试用装易磨损

扫码可验真伪但不包含生产日期

对于同款产品在不同门店出现喷码牢固度差异的现象,记者联系了“调色师”门店客服。客服人员回应称:“‘调色师’和‘KKV’虽为独立品牌,但同属‘KK集团’,进货渠道一致。”而关于喷码易脱落问题,客服解释称,是因其长期陈列在售货台上,受灯光照射及频繁触摸摩擦所致。该客服同时表示,临期化妆品会提前一个月下架,停止销售。“若顾客购买的产品出现问题,可向店家或市场监管局反映。”    

记者就生产日期问题进一步追询,涉事品牌官方客服称:“厂家采用环保喷墨工艺,可能在运输、陈列过程中产生磨损,长期放置也可能导致墨水褪色。”关于真伪及生产日期确认方式,客服建议消费者参考产品外包装盒上的日期标识,或扫描防伪二维码验证。    

当记者追问二维码验证信息是否包含生产日期时,客服却回应:“目前扫描二维码显示的防伪信息,确实不包含生产日期。”

官方回应——

生产日期模糊属违规

官方网站只能鉴真伪

无法鉴定生产日期

7月7日下午,记者就“化妆品生产日期标识易擦除现象”,联系涉事门店所属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明确回应,依据《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规定,生产日期必须按“四位数年+二位数月+二位数日”的格式清晰标注在销售包装的可视面上。若因喷墨工艺不达标导致字迹轻易脱落,即构成未履行标识法定义务。    

随后,该工作人员介绍了如何验证产品真伪及生产信息的官方途径:“消费者可以打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在首页导航栏点击‘化妆品’板块,选择‘化妆品查询’,对产品细节信息进行核查。”    然而,记者按照上述步骤查询多款化妆品,发现该化妆品虽仅有品牌信息,但仍无法查询化妆品的具体生产日期,这也就回到了此前的问题:消费者仅能通过扫码或检索来确定商品是否正品,但无法确定自己手中购买的产品上印的生产日期是否遭遇了涂改。    

7月8日,记者联系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咨询,工作人员回复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里收录的化妆品,仅是对其资质进行登记,确实不会收录不同批次产品的生产日期。对于消费者遇到产品生产日期的模糊或造假的情况,该工作人员表示,若遇到,可第一时间拨打12315进行举报,“我们在接到消费者举报后,会第一时间受理并依法依规调查,坚决维护消费者权益。”她说。

律师说法

标识易擦除违反法规

呼吁制定更严格的标识持久性标准

北京德恒(西安高新区)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宝坤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有权知悉商品真实情况。生产日期关乎产品安全和有效性,标识易擦除,甚至正规防伪渠道也无法查询日期,实质上剥夺了消费者获取这一核心信息的权利,可能导致误购临期或过期产品。    

李宝坤指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经营者保证商品安全。对于易损信息,应采取防护措施(如定期更换试用装、加保护罩)或提供替代信息途径,而非被动接收信息灭失。同时,他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仔细核对包装信息,警惕瓶身易擦标识,并保留好购物凭证。遇有疑虑,应及时向商家或品牌方反映,必要时可向消协投诉。    

李宝坤呼吁,行业与监管层面也亟须关注此问题,推动制定更严格的标识持久性标准,并确保防伪系统包含关键日期信息,从源头筑牢消费者权益的防线。生产日期标识的清晰与牢固,是经营者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也是安全消费环境的基石。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王煜鑫 实习生 高昕瑶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宁姝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安口岸出入境人员突破100万人次 下一篇:暑期警惕儿童意外伤害 小心吞噬异物和卡喉危险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