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医美特种兵”涌向韩国 背后或暗藏消费陷阱

要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5-07-10 06:52:40
A1 A2 A3

  “周六一早飞韩国,做完五六个项目还能逛街,周日晚上回来,周一照常上班。”在“医美特种兵”的世界里,这是一种真实的生活方式。

  在轻医美快速流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开始跨出国门,将“变美”计划锁定在韩国,发起一场场精打细算的“美丽出境游”,用最短时间完成多个医美项目,追求更高的性价比和更快的美丽变身。而这一热潮的背后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与灰色地带。

  用最短时间跨国完成多个医美项目

  在小红书、微信等社交平台,“周末赴韩do脸”等标签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流行关键词。越来越多的“医美特种兵”涌向韩国,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各自的医美经历,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寻找韩国医美搭子”的话题讨论热度颇高,有人会发布自己的医美计划,详细列出预计出发时间、心仪的医美项目,以及预算范围,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德勤中国《2024年医美行业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有约31%的中高收入消费者表示有“出境医美”意愿,其中首选目的地是韩国。按照中国目前约2800万医美用户估算,这意味着将有900万人具备跨国消费潜力。

  韩国医疗美容市场也因此迎来一轮红利。根据韩国保健产业振兴院发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外国人在韩医疗支出高达1.8337亿美元,其中整形与皮肤美容类支出占比最大。韩国医疗美容市场2023年的价值为5.7214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11.4亿美元。

  然而,在这股跨国医美潮流背后,也隐藏着资质审核难、信息不透明、医疗纠纷维权难等潜在风险,引发业内专家关注。

  每三个月就会去一次韩国

  性价比很高

  来自青岛的方女士就是这股跨国医美热潮中的一员。尽管青岛本地有不少医疗美容机构,但她更偏爱奔赴韩国,“我大概每三个月就会去一次,基本都选在周末,时间安排刚刚好。”她告诉记者,自己通常会在首尔进行五六个医美项目,如热玛吉、水光针等。

  谈及为何不选择国内医美机构,方女士表示,韩国在医美行业的成熟度和项目技术方面更具优势,“韩国的医美技术更新,针剂和设备也更先进,产品来源更清晰。”她直言,国内虽然也能接触到部分韩系产品,“但害怕有些是仿品,不太敢完全信任。”

  此外,价格也是她跨国求美的重要考量。“做五六个项目差不多四五千元人民币,在国内做这些项目,花费至少翻倍。”她表示,相较国内医美市场的价格体系,韩国显得更加透明、竞争充分。她坦言,虽然初次跨国求美会有些许不安,但随着经验积累、信息渠道增加,如今轻车熟路,“做足功课,选对机构,其实比在国内还安心。”

  关于跨国医美是否折腾,方女士并不认同。“往返韩国的航班经常有折扣,尤其提前预订的话,票价并不高。项目效果基本能维持半年以上,平均下来性价比很高。”更重要的是,韩国针对医美消费还提供专门签证政策,“只要消费金额达到一定额度,就能直接申请五年多次往返签证,非常便利。”

  在语言方面,方女士也没有遇到太多障碍。“大多数韩国医美机构都设有中文客服或者配备翻译服务,从咨询、术前到术后恢复指导都有中文支持,沟通顺畅。”

  旅行社带去写字楼做医美

  西安游客:现在想想后怕

  “当时觉得是跟着旅行团,应该不会有问题。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谈起今年春节的韩国医美经历,西安的王女士仍心有余悸。

  王女士告诉记者,那次是和朋友一起通过微信朋友圈看到旅行社报名前往韩国。“前几天行程都挺正常的,吃喝玩乐安排得还可以,也没有强制消费什么的。”

  然而,真正让她感到不安的,是旅行的最后一天。“他们说可以带我们去做医美,然后直接把我们拉到一个写字楼里。”王女士回忆说,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警觉,“想着是和国内旅行社合作的医美机构,应该靠谱。”

  直到进入所谓的“医美机构”后,王女士才逐渐意识到不对劲。“里面没有任何医疗机构的标志,全是中国游客,也看不见医生资质的展示。”她说,环境更像是一间临时租用的办公楼房间,完全不像正规的医疗场所。

  “但我还是没忍住做了医美项目。价格说不上乱收费,但也谈不上便宜,基本是国内正常价格。”王女士坦言,这种“踩雷式体验”让她在回国后越想越不安,万一出现医疗纠纷问题真是追悔莫及。

  王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跨国医美热度升高,一些黑中介借机捞金,将游客导入无正规执照的医美机构,不仅安全风险极高,也可能涉及违法行为。

  专家提醒

  不要盲信低价

  优先选择正规医院和认证医生

  业内人士提醒,医疗美容始终是一项医疗行为,安全风险不容忽视。消费者仍需谨慎选择机构,核实资质,避免落入无资质黑机构或虚假宣传陷阱中。

  西安美莱医学美容医院韩国籍院长李美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年来,她在中韩两地出诊时曾接触到因信息不对称而踩坑的患者。她说:“十几年来,我在中韩两国坐诊的过程中,确实见过一些黑机构、黑中介的受害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却无法得到妥善处理。不论是在韩国还是在中国,正规的医美行业监管都是严格的,关键在于消费者是否选择了有保障的正规机构与执业医生,只要认准正规机构就不会出什么问题。”

  对于外界关注的“外国人医美价格高于本地人”的“双重定价”现象,李美罗直言:“这种情况存在于一些非正规机构。正规的医美机构是不会对国外患者设定不同价格标准的。”

  针对准备前往韩国接受医美服务的消费者,李美罗给出“避坑指南”:不要盲信低价,一定要核查机构资质和医生背景,优先选择正规医院和认证医生。她表示:“变美是好事,但美的代价绝不该是用安全来换。不管是在韩国还是中国,选择正规、合法、有资质的医美机构,是确保医疗安全的首要前提。术后如果出现任何异常反应,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及时复查处理,不能拖延,避免因延误导致更严重后果。”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袁金会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宁姝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科技感拉满!时速600公里贴地飞行列车首次亮相 下一篇:月售1000+的网红店被曝用草酸洗小龙虾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