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5-07-18 07:32:55 编辑:张进 版权声明
这是7月1日拍摄的延安站(无人机照片)。当日,随着最后一对长钢轨精准铺设到位,由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建设、中铁十一局铺轨施工的西延高铁顺利实现轨道贯通。 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7月17日,省委宣传部、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围绕“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奋力续写陕西交通新答卷”介绍相关情况。记者了解到,“十四五”以来,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抢抓政策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支撑。
1—6月全省完成综合交通投资352亿元
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紧盯高铁、高速、民航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进度,今年1—6月全省完成综合交通投资352亿元,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将确保完成700亿元年度综合交通投资目标。
加速构建高铁大通道,省政府建立全省高铁建设协调机制,推进西延、西十、西康、康渝、延榆等高速铁路“五线并进”,建设规模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西延高铁年内通车运营,冲刺西康、西十高铁2026年和延榆、康渝高铁2028年建成投运。截至目前,五条高铁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062亿元。
优化高速公路网络,“十四五”以来,全省累计建成通车西安外环高速(南段)等13个高速公路项目,通车里程达到6752公里,进一步畅通了与周边省份的“一日交通圈”;另有9个高速公路项目正加快建设,年内将建成西安至兴平改扩建、岚皋至陕渝界、麟游至法门寺等3个项目。
提速民航水运建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T5航站楼落成投运,开通国内航线数量稳居全国前列。推进府谷、定边机场2026年建成,宝鸡机场主体工程年内开工建设;建成白河水电枢纽过船设施,推动旬阳、蜀河水电站通航建筑物提等升级,汉江安康白河至丹江口段断航30年后实现复航,一批沿江、沿河、沿库区的港口、码头完成新建改建。
推动“内外联通”
提高国家综合交通枢纽能级
全力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聚焦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以机场枢纽空港和中欧班列陆港为依托,指导西安市联合银川市于2023年成功入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争取到中央资金支持。纳入西安国家综合货运补链强链的“一带一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货运专线等28个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随着这些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为进一步完善西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基础设施、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融合发展、有力保障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等夯实了基础,也为空港、陆港双港联动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中欧班列(西安)18条国际干线覆盖亚欧大陆全境,“+西欧”线路已拓展至26条,实现了欧亚主要货源地的全覆盖,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国际货运通道之一。
中欧班列(西安)今年以来累计开行超3000列,较2024年提前40天完成3000列大关,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率先实现中亚“五国七城”航线全覆盖,“一带一路”航线覆盖27国54城,打开了全球供应链“西安窗口”;交通对经济发展的助推带动作用愈发强劲,2024年陕西省对中亚五国进出口增长48.1%,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20.2%,高出全国13.8个百分点,为服务国家向西开放战略,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围绕“城乡协同”
推动交通发展成果城乡共享
以城镇过境路段为重点,持续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提档升级,“十四五”期建成规模超过600公里,约1500公里项目正有序推进。
深入推动省政府《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深化示范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地见效,累计创建“四好农村路”国家级市域突出单位2个、示范县18个,省级示范市5个、示范县78个,完善提升农村公路超过5万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乡镇通三级公路比例分别达到87%、84.3%,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县乡村三级“路长制”覆盖率和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双百目标。
打造轨道上的西安都市圈,西安地铁三期工程加快实施,1号线三期、8号(环)线等正式开通,成为全国第7座建成运营地铁环线城市,西安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422公里。深化客货邮融合发展,累计创建24个全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邮政EMS、顺丰、京东、德邦4家品牌企业建制村按址投递率保持100%,城乡三级配送网络持续完善,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通道进一步畅通。
交通运输新业态蓬勃发展,大力推动定制客运、旅游客运和商务包车等运输服务,“绿巨人”动车组开行实现10个地级市全覆盖,主要网约车平台实现老年人“一键叫车”服务。
相关新闻: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 达16.3万公里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加大建设力度,优化体制机制,创新养护管理,提升运输效能,“四好农村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奋力“建好”农村公路,通村畅乡的网络基本形成。“十四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552亿元,完善提升农村公路5万公里,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6.3万公里。截至2024年底,新增55个乡镇通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1.13万30户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乡镇通三级公路、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分别达到84.3%、87%,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村(组)为网点的农村交通网络基本建成。
着力“管好”农村公路,运转高效的治理体系加快建设。出台《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深化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构筑起“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行实施“路长制”,县、乡、村三级路长达到2.2万人,农村公路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完善,实现“有路必管、有路必养”。
持续“护好”农村公路,养护水平逐步提升。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养护资金筹措体系,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优良中等路率提升近9个百分点,达到84.04%。累计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7万公里,改造危桥400座,一二三类桥梁占比达98.44%,“陕西山区道路安全示范项目”荣获“全球农村道路与出行奖”“迈克尔亲王国际道路安全奖”2项国际大奖。富平县金粟山至张桥镇公路获得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陈仓区九龙山旅游路、佛坪县两大路荣获全国“最具人气路”称号。留坝县乡村廊道入选全国“行在乡村、游在路上”最美自驾精品线路。省级“最美农村路”发展到20条。
精心“运营好”农村公路,农村地区运输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省通村客运班线稳定在2315条,通村客车8297辆,100%的乡镇和建制村实现通客车、通邮,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5A级。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