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迷你厨房”暗藏真刀真火真高压 “真煮”玩具隐患重重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5-07-21 07:08:07 编辑:唐港 作者: 版权声明

  北京许多人童年的回忆中,都有过玩“过家家”的美好记忆。举着塑料铲子对着空碗“翻炒”,嘴里还念念有词模仿妈妈做饭的腔调。那份天真,是孩子对“大人世界”最温柔的向往。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过家家,早就不是这般模样。玩具锅能真的烧热水,迷你蒸笼会咕嘟冒泡,连小小的电磁炉都带着“滋滋”的加热声,和厨房里的真家伙几乎没什么两样。但谁也没留意,这些真实的“迷你厨房”里,却藏着不为人知的隐患。

  手指卡入玩具蒸屉的孔洞中

  家长尝试了很多办法都无法取出

  6月17日中午,在杭州市西湖区消防救援大队古荡消防救助站,一个家长抱着孩子赶来求助,原来,小朋友在玩厨房蒸锅玩具时,不慎将手指卡入玩具蒸屉的孔洞中,由于蒸屉是金属材质,家长尝试了很多办法都无法取出。

  杭州市西湖区消防救援大队古荡消防救助站副站长吴江敏说,玩具的材质比较特殊,用的是铝合金,硬度比较高,当时小朋友的手指已经肿胀,也不能使用润滑油将手指取出来,最后采用切割机将玩具剪开一个大口,再沿着大口,用斜口钳慢慢往里剪,到最后是用尖嘴钳将这个玩具慢慢掰开,成功将小朋友的手指给拿出来了。

  记者了解到,卡手指只是厨房类玩具的风险之一。用电安全同样需要关注。

  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看到,儿童厨房蒸煮过家家玩具种类繁多,不少商家在页面上标注着“仿真”字样,并以“培养孩子动手能力”为卖点,其中插电设计是宣传重点之一。

  上海市质检院有限公司电子电器家用电器质量检验所所长周全告诉记者,市面上热销的儿童蒸煮玩具中的蒸锅大多是插电的家用电器,电压为220V,远高于国家对玩具的电压标准要求。

  周全说,目前国家现行有效的电玩具标准是GB19865,而家用电器的标准是GB4706,这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标准。家用电器的用电电压一般是220V的,是比较高压的电。但是儿童玩具的标准中,要求儿童使用的玩具电压是24V,这当中的电压差距是非常大的。

  记者浏览电商平台发现,商家在推荐产品中,都在页面明显位置标注为儿童玩具。记者翻看这款产品的介绍下拉到最末端时,却看到商家注明的两点说明:一是本产品属于功能性厨房教具产品,并非儿童玩具;另一个是本产品属于功能性教育产品,不属于玩具,本产品不受玩具产品电压限制的规定。与醒目位置标注的“儿童玩具”明显自相矛盾。

  法律专家告诉记者,商家虽然在销售中明示了该产品不是儿童玩具,使用了正常电压,但是这不是免责条款。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说,因为国家对儿童产品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所以不符合强制性标准,不管有什么样的一个抗辩事由对外去公示,都达不到抗辩的效果。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日前,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向社会发布儿童“真煮”厨房玩具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注意防范有关风险。

  风险提示中指出,所谓儿童“真煮”厨房玩具是可以让儿童真实地进行烹饪的厨房用具,有可加热的部件或者真实的食材切配操作功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上海市质检院有限公司轻化所工程师宋子珺说,一种是里面含有一个电热炉,它的电压是220V。而玩具要求电压是不能超过24V的。第二,它的加热源用的是固体酒精,这种其实是高度易燃的固体;另外,有一些产品配的是一个点火枪,里面用到的是一些易燃的气体,也是会有烧伤的风险。

  专家还表示,这些厨房玩具缺乏小零件的警示以及所配的刀具等金属部件存在锐利边缘,且菜刀上圆孔的尺寸及厚度不符合标准要求,可能会造成儿童手指受伤。

  一些家用电器玩具化

  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

  记者从上海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除了儿童玩具家用电器化,目前市场上还存在着一些家用电器玩具化的现象,一些“网红电器”如迷你爆米花机、棉花糖机等,特意使用鲜艳的颜色、类似玩具的造型,来吸引儿童的注意,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隐患。

  记者看到,一些电商平台上售卖的爆米花机造型可爱,有的产品销量已超过上万件。

  上海市质检院有限公司电子电器家用电器质量检验所工程师杨燕波说,这个爆米花机的外形长得像水杯,小朋友可能会被它的造型所吸引,在出风口这个地方,它的表面温度已经100多摄氏度了。小朋友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意识不到这个东西的风险,看到里面有爆米花,可能就潜意识地用手去抓,他想吃,就可能被烫伤。

  专家向记者强调,电玩具和家用电器因用户群体的不同,在安全防护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差异,但一些厂家将一些家用电器制成玩具造型的主观意图非常明显。

  除了造型的玩具感,专家强调,这些产品在宣传标识上的误导性危害更大。记者在一些产品销售页面看到,显著位置都标有“儿童节礼物”“儿童过家家玩具”等字样,这款家用棉花糖机本来就是个普通家电用品,但在其网络销售页面上却标注了“儿童”字样。儿童一旦真当玩具玩耍,极易造成伤害。

  专家表示,这些家用棉花糖机、爆米花机都属于电器产品。无论国家标准还是国际标准,都有明确规定:“应照看好儿童,确保他们不玩耍本器具。”“器具不应具有造型成或装饰成类似玩具的外壳”。 据央视

  >>评论

  厨房玩具致儿童烧伤 必须提升产品可靠性

  之前,一种名叫“迷你小厨房”的玩具在市面上颇为流行。武汉10岁女童小萌(化名),过生日时收到一套仿真迷你厨房玩具,因玩具外包装标注可使用明火,小萌和两个弟弟体验时,用打火机点灶台时火势失控,导致姐弟三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烧伤。医生介绍,近年来,医院烧伤科已接诊多例因迷你厨房玩具被烧烫伤的患儿。

  有关“迷你小厨房”的风险预警,其实早已有之。应该说,其中的安全隐患是显而易见的。而这起事故也表明,此前各方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很多“迷你小厨房”,都是以“真煮真吃”为卖点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兼有厨具和玩具的双重属性。在现有规则体系下,关于厨具、玩具,都有相应的产品标准。但是,市面上很多“迷你小厨房”,却往往游离于上述规制系统之外。某些产品本身劣质,加之使用失当、看护不力,隐患层层累积,并最终爆发。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的高仿真迷你厨房玩具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使用明火加热,一种是通电类似电磁炉加热。无论是哪种加热方式,使用中都存在烧烫伤安全隐患。理论上,由于“迷你小厨房”的复合属性,故而在日常抽检中,要依据儿童玩具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安全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标准等三方面的标准体系进行检测……但很显然,这种“抽检标准”,远没有充分转化为“出厂标准”。

  “抽检”终究是低频的,可即便是有限的“抽检”,结果也是非常不尽如人意。此前江苏消保委的一份报告显示,“真煮”厨具10批次样品中,有7批次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不合格比例之高,令人心惊。“产品基本面”如此,也就难怪会事故频发了。“迷你小厨房”的迷惑性在于,其很容易给人以一种“可爱”“无害”的错觉,于是乎,不少家长也就对孩子使用此类玩具时疏于照看了——与之相较,儿童用正式厨具练手做菜时,大人往往会悉心照看,其事故率反而较低。

  “迷你厨房玩具”,看似只是把大厨具、真厨具进行等比例微缩,毫无技术难度。但实际上,随着体积的大幅缩小,其负荷保护、断电保护、过热保护等防风险模块的难度是倍增的。如今,鲜有家电大厂深度入局这一细分赛道,反而是一些小厂杂牌大行其道。不从源头推动供给侧提升,此类终端产品的可靠性,或许就很难得到充分保障。 据封面新闻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隐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