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家中玻璃窗被“热”爆裂 怎么办?如何避免?怎样维权?

西安新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5-07-29 06:54:46
A1 A2 A3

  近一段时间,西安持续高温天气,有市民反映家中玻璃窗被“热”爆裂,爆裂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情况下容易爆裂?如何避免?业主遇到这样的事,如何维权?近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案例

  外出回家一看

  阳台玻璃窗成“蜘蛛网”

  7月中旬的一天,西安处于高温天气,西安城南一小区业主刘女士向华商报反映,她家卫生间的玻璃窗突然爆裂,“玻璃直接花了,像蜘蛛网一样,挺吓人的。玻璃是双层的,看上去挺薄的,幸好玻璃表面有薄膜,玻璃碎块粘连着。现在这个卫生间我都不敢用,在用另外一个卫生间。”

  刘女士说,最近的高温天气里,小区不止她家一户出现玻璃窗爆裂的情况,“有邻居在业主群里说,晚上11点,突然一声巨响,以为是有东西掉落,找了半天才发现是阳台上的玻璃窗爆裂了。”

  目前,针对玻璃窗爆裂的业主,小区物业已经进行了登记,接下来会进一步沟通解决。

  7月中旬,家住西安浐灞国际港的王先生也遇到了类似事件。“放暑假后,我们一家人外出了几天,回家后,一看阳台,懵了,玻璃窗爆裂,成‘蜘蛛网了’。”王先生说,“我看还有其他朋友也晒出玻璃窗自爆的照片。只能考虑换玻璃窗了,最近我们还没时间去换。”

  西安网友发视频称玻璃窗爆裂

  外地网友也上传自家玻璃“热爆照”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在一家短视频平台看到,7月15日,网友@远发布了自家玻璃窗爆裂的视频,从视频中看,玻璃变成了“大花脸”。该网友介绍说,她住在灞桥区一高层小区,当天气温43℃,室内空调制冷温度为26℃。是前两年装修时自行换的双层玻璃,当时装玻璃的小伙现在联系不上了,也找不到发票。比较幸运的是,外层窗户并未出现问题,不用担心玻璃碎碴从高空掉落伤及楼下行人,但由于家里有小孩,内层玻璃还得及时更换,打算等天气凉了后更换防爆防晒玻璃窗。

  在这则短视频的评论区,有不少西安的网友甚至河北、安徽的网友都上传了自家玻璃窗“被热爆”的照片。

  >>答疑解惑

  钢化玻璃为何会爆裂?

  一家生产销售一体化玻璃的厂商告诉记者,高温天玻璃窗爆裂与玻璃材质有很大关系,如果玻璃原料里有杂质,后期生产出来的玻璃就相对容易自爆。另外,有气泡的玻璃在钢化过程中就容易爆炉,即使钢化过程中不爆,后期自爆几率也比较高。所以,建议业主从正规厂家购买玻璃窗,购买高品质的合格玻璃,应该就可以经得起高温的考验。

  还有业内人士介绍,钢化玻璃在出厂时“自带”千分之三的自爆概率。

  一般来说,钢化玻璃爆裂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玻璃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硫化镍引起的。玻璃被安装之后,处于风吹日晒的自然温度中,其内部含有的硫化镍仍在缓慢地进行由液体向固体的转变。外部环境的变化,比如夏天室内外温差巨大,就可能导致硫化镍体积变大。一旦体积扩张到20%-40%,就会破坏钢化玻璃的结构,造成自爆。正规厂家生产的一千片原片玻璃里有一至三片的自爆比例,目前只能通过技术减少自爆率。二是由于部分玻璃在黏合、安装施工过程中,因垫块、隔离等防护不到位产生玻璃的安装应力,在太阳暴晒骤热条件下激发玻璃热应力集中导致破损。

  哪些情况下玻璃容易爆裂?

  7月22日,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资深高中化学老师李建涛表示,高层建筑玻璃爆裂,主要发生在夏天,高温之后下暴雨,或是室内开空调,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容易造成玻璃爆裂;玻璃爆裂与玻璃的使用年限有关,住宅的门窗玻璃长时间风吹日晒也会加剧其脆性,硬度降低;面积大的玻璃更容易发生爆裂,比如落地窗玻璃。

  另外,现在市面上,高档小区大量使用双层真空钢化玻璃,但一些老旧小区安装的是单层玻璃,甚至不是钢化玻璃。相比双层真空钢化玻璃,单层玻璃遇到高温时更容易因膨胀发生爆裂。

  如何预防玻璃爆裂?

  李建涛表示,在装嵌玻璃时不宜装得太紧,因为装嵌玻璃的金属框架在热胀冷缩后很可能会夹爆玻璃,同时框架里应采用弹性较好的橡皮胶。另外,如果玻璃发生老化或明显裂缝,要及时更换。在夏季高温天气,室内开空调时,尽量将室内空调温度控制在26℃以上,避免室内外温差太大导致玻璃爆裂。

  同时,应该经常检查窗户玻璃及玻璃幕墙,如果玻璃边缘有细微裂痕,玻璃内部气泡增多,或者出现霉变等,都应该及时修复或更换。

  >>如何维权

  产品质量责任是核心考量因素

  这类事情中的法律责任是怎样的?业主该如何通过法律维权呢?

  陕西许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可凡表示,在高温导致的玻璃自爆事件中,法律责任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

  生产厂家和销售商责任方面,产品质量责任是此类案件的核心考量因素。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条规定,若产品不具备应有的使用性能、不符合产品标准或说明的质量状况,销售者应负责修理、更换、退货,并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如果经专业鉴定确认自爆是由于玻璃本身存在质量缺陷,则生产厂家和销售商需承担相应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玻璃已过保修期,只要能证明产品存在固有质量问题,消费者仍可主张权利。

  安装单位责任方面,安装不当责任同样不可忽视。实践中,许多玻璃自爆事件并非单纯由产品质量或高温导致,而是与安装工艺缺陷密切相关。例如,安装时未按照规范预留足够的伸缩缝隙,金属框架装嵌过紧导致玻璃在热胀冷缩时产生过大应力,或是使用了不合适的安装材料等。在这种情况下,安装单位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开发商责任方面,对于新建商品房而言,开发商也可能承担责任。根据《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开发商应对房屋承担质量保证责任。若玻璃属于开发商统一安装且尚在保修期内,业主可直接向开发商主张维修或更换。

  物业公司责任方面,物业公司责任主要体现在公共区域的维护管理义务上。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物业公司有责任对小区公共部位的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若因疏于管理导致玻璃自爆并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害,物业公司可能需承担相应责任。但对于业主专有部分(如住宅内的窗户玻璃),物业责任则相对有限。

  此外,极端高温天气也是责任认定时需要考量的要点,虽然极端高温确实超出了常规气象预测范围,但并不能被认定为法律上的不可抗力。如果产品本应具备抵抗一定高温的能力却未能达标,或安装时未考虑热胀冷缩的基本物理特性,责任方仍应承担相应责任。

  要收集交易与安装凭证

  王可凡表示,维权时要注意,首先固定现场证据,业主在发现玻璃自爆后,应立即对现场进行全方位拍照和录像,记录以下重点内容:

  玻璃破裂的形态、破裂的起始点等。同时,应当注意拍摄能够反映当时室内外温度条件的证据,如空调显示温度、室外阳光直射情况等,这些细节为后续责任认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其次,收集交易与安装凭证,业主应尽快整理并妥善保存与玻璃相关的各类文件,包括:购买发票、产品合格证、保修卡、安装合同及验收记录等。对于商品房业主,应查阅购房合同中关于保修期的条款,特别是对玻璃等易损件的专门约定。另外,协商解决,鉴于第三方机构鉴定的成本较高,业主在收集初步证据后,可主动与责任方(厂家、销售商、安装公司或物业)联系,提出合理的维修、更换或赔偿要求。协商过程中做好每次沟通记录。当协商无果时,业主可考虑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住建部门反映情况。

  此外,王可凡律师提醒,对于高空玻璃爆裂导致第三方损害的,业主同样可能面临赔偿责任。因此,高层住宅业主应定期检查外窗玻璃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责任主体有三种情形

  陕西稼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舒律师表示,这件事的责任主体有三种情形:第一是开发商,根据《商品房买卖合同》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开发商应对房屋的质量承担保证责任和保修义务,一般情况下保修期为2年。2年内出现非人为的损害,开发商应免费维修或更换;第二个责任主体是生产商,如果发生爆裂的时间超过了《商品房买卖合同》中质保期且爆裂确因玻璃的产品质量瑕疵导致,可以追究玻璃生产商的责任;第三是物业公司。本来物业公司只对房屋的公共区域承担维护、检修的义务,业主家中的私人区域玻璃爆裂不属于物业的责任范围,除非玻璃爆裂是因物业对事故发生有过错,比如施工导致高温加剧、震动等。

  王舒律师表示,在确定责任主体的情况下,业主需启动维权程序,具体操作步骤可总结成以下几步:

  1.固定证据。无论是确定事故原因、鉴定损失大小还是启动司法途径维权,业主都需要提供合法有效的证据证明事故发生原因和损失。主要的证据包括:《商品房买卖合同》、房屋质量保证书、玻璃的购买及安装合同、购物小票;高温天气证明(气象局的报告);玻璃爆裂的现场照片、视频;与开发商、物业沟通事故处理的微信聊天记录、电话录音等。

  2.协商与调解。业主可以在收集好证据的基础上,与开发商、生产商或物业公司进行协商或通过第三方,比如向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并由其组织调解,要求相关主体更换、维修玻璃并赔偿损失。在协商或调解中注意留存沟通记录。

  3.提起诉讼。如果协商或调解无果,业主可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相关主体承担赔偿义务。管辖法院一般是房屋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造成的损失通常需要经过司法鉴定。

  可从三方面进行风险防范

  王舒律师还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建议:

  1.保留质保期相关证据,如《商品房买卖合同》《物业服务合同》;买卖合同、付款凭证,玻璃的质量保证书、保修卡;安装玻璃的合同、安装服务费支付凭证等证据;

  2.购买合格且产品质量过硬的玻璃产品;

  3.采取措施降低玻璃因高温爆裂的风险,比如安装防爆膜,检查老旧玻璃的状态及时更换等。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实习生 赖雯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张佳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古城历史文化图片展 让西安城墙化身“历史长廊”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