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5-07-31 06:53:40 编辑:张进 版权声明
话剧《长安的荔枝》剧照 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讯 (记者 张静) 话剧《长安的荔枝》作为第78届爱丁堡艺术节——“我们的文化周2025”中“数字放映”板块的特邀剧目,将于8月5日和8月10日现场放映。这是记者7月30日从西安话剧院获悉的。
据介绍,第78届爱丁堡艺术节——“我们的文化周2025”活动依托爱丁堡艺术节联盟这一全球文化流动最为活跃的场域,集中展现中国当代表演艺术的创造力、传播力与对话能力。本届文化周共有14部实体剧目登陆爱丁堡主舞台,并专设“数字放映”板块,以剧院级别的沉浸式影像投影技术,在实体剧场内呈现线上剧目,打通内容与国际观众之间的高效通路,鼓励更多优质作品“轻量出海”。同时,文化周还将首次设立“中国演艺出海推介会”,结合片段展演、主创分享与媒体发布三重形式,系统展示中国演出市场中最具巡演潜力与国际合作意向的项目,西安话剧院将作为参与推介的剧团之一参与其中。
话剧《长安的荔枝》由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指导,西安演艺集团·西安话剧院和事吾剧戏联合出品,改编自马伯庸同名畅销小说,以微观史观之下的小人物叙事重构唐代杜牧笔下“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诗韵传奇,将宏大历史落脚于“无名者”被遮蔽的个体命运,通过不同时代所共有的人生重大课题,使唐代故事成为照见当代灵魂的镜子。剧中对唐朝各署衙职责划分、临时使职制度、朝堂拨款制度、宫廷物资调配及贡品制度、驿站传送制度、古代荔枝保鲜术等多种生活细节的考据式呈现,让千年文明的细节在舞台上“复活”,勾勒出一个生动、细致、鲜活的唐代历史映像。该剧在舞台设计上突破性地将LED矩阵光影、多媒体屏风与唐代建筑剪影巧妙融合,演员以肢体语言模拟千里奔袭,与赛博元素交织,形成“古风内核+科技外壳”的视觉奇观。这种“以今译古”的手法,既保留了“藻井”“符牒折页”等传统符号,又通过超现实的舞台语汇打破时空界限,是“历久弥新”的生动诠释。
记者了解到,爱丁堡艺术节联盟每年吸引超过420万人次参与,来自70多个国家的2.5万名艺术家,组织逾3000场活动,已被公开数据认定为仅次于奥运会和世界杯的全球大型文化盛事。此次,话剧《长安的荔枝》亮相第78届爱丁堡艺术节——“我们的文化周2025”,不仅是对该剧艺术品质的高度认可,更是以戏剧为媒介促进中外文明对话的重要实践。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