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西农学子三下乡:深探南果北种 助力产业振兴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5-08-03 15:08:22 编辑:方正 作者:任婷 版权声明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棚程万里”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团走进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青皮她园火龙果种植基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深入实地探访,寻找“南果北种”背后的科技奥秘,亲身感受科技兴农带来的产业变革。

智能温室藏玄机

创新赋能产业兴

“大家看,这多层膜结构配合大空间密闭设计,能形成稳定的‘空气保温层’,是火龙果在北方安身立命的关键。”基地运营经理郭娟茹一边带领队员参观,一边介绍棚体的核心技术。基地负责人王艳向队员们现场演示智能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智能APP的协同配合,实现了温湿度的精准调控。“过去管理几十个大棚需要十几个人轮班值守,现在一人一机就能轻松搞定,效率提升了至少5倍。”在基地核心区,负责人王艳向队员们展示了“校企合作”的成果:“我们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攻关,已研发10余项专利技术,培育审定‘秦红龙’‘新双色’等多个火龙果新品种,打破了南方品种的地域限制。”除此之外,队员们还了解到基地目前已带动20多个村集体参与,吸纳就业3000余人,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亿元,通过科技赋能真正让“南果北种”从试验田变成了富民产业。队员阿子色日感慨道:“科技真是第一生产力!在这里,我实实在在地看到了科技兴农的强大力量。”

一线实践炼真知

脚踏实地促振兴

实践队员们不仅“看”和“学”,更积极投身生产一线,在挂满果实的火龙果大棚里“沉浸式”体验现代农业的精细化管理。技术员一边示范,一边手把手教队员们辨识成熟度,“我们主要是通过观察果皮色泽、掂量单果重量、测试手感软硬来判断最佳成熟度。”技术员边讲边使用特制剪刀贴近果梗底部小心剪下一颗成熟的火龙果。队员宁明阳按照要领捏住一枚火龙果,小心翼翼地用剪刀按要求剪下,看着果实稳稳进入筐中,他擦了擦额头的汗:“原以为摘果子是体力活,没想到每一步都有讲究,这精细劲儿真超出想象!”。采摘完毕,队员们随即化身为“质检员”和“包装工”,在空地上认真执行分拣、筛选、套网、装盒等标准化流程,一丝不苟地确保精品果品质。“品质是生命线,我们的果子要卖全国、出口海外!”王艳向队员们强调了质量的重要性。队员们看到自己亲手分拣包装、贴上标签的火龙果被送上冷链物流车,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沃野躬行铸初心

强农兴农担使命

当最后一箱由队员们参与包装的火龙果上车启程,这场在北纬34°智能温室内进行的“热带实践”圆满落幕。在青皮她园的深度实践,不仅让西农学子们亲历了高效协同发展的现代农业新图景,更是对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带来的高效运作与巨大价值有了深刻认知。走出果香四溢的大棚,队员们的脚步更加坚定,紧握记录满满的调研笔记,怀揣被点燃的“新农人”热情,队员们更加坚定初心,也更加深刻认识到强农兴农的责任担当。队员吴伟骏在实践笔记里写道,“这堂沾满泥土和汗水的实践课,让我们真正懂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分量。”

正如古语所言,“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对于矢志服务“三农”的农林学子而言,深入田间地头的实践历练正是其成长成才的必经之路。广大西农青年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奔赴一线,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锤炼自我,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书写书写无愧时代的青春篇章。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通讯员 陈心毅 马桂花 任小莹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