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西安科技大学:一堂熔铸使命的地心深处的思政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5-08-03 15:52:47 编辑:方正 作者:任婷 版权声明

当鄂尔多斯的骄阳在天际铺开金红的绸缎,400米之下的红庆梁煤矿却正展现出另一种炽热。近日,由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校团委及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共同组建的社会实践团,在校党委副书记陈春林和杭锦旗西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测绘学院2002级优秀校友房平的带领下,踏着矿灯铺就的光轨,在这座地心宫殿里上了一堂关于知识、责任与使命的实践课。风穿过井口时的呼啸与井下机器的轰鸣交织,成了这堂特殊课程最独特的背景音。

罐笼里的星辰

午后的阳光把矿工服的蓝色染成温暖的琥珀色,实践团的同学们对着更衣室的镜子整理安全帽,镜面上还留着前一班矿工的汗渍。红庆梁煤矿党委书记、董事长房平站在队列前,指尖划过安全规程手册上的红线:“记住,从戴上这顶安全帽开始,你们就不是旁观者了。”他的声音里带着测绘人特有的精准,像在标定一个重要的坐标。

罐笼启动的瞬间,有人下意识抓住扶手。房平笑着抬手示意:“感受气压变化,这是地下世界给你们的第一份见面礼。”井壁上的水珠被矿灯串成流动的银河,测绘学院的同学忽然想起课本里的等高线图——原来真实的地下世界,藏着比图纸更生动的曲线。当罐笼稳稳停在井底,厚重的铁门缓缓开启,一股混合着煤尘与机械油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课本里从未描述过的、属于工业现场的独特味道。

煤机旁的顿悟

综采工作面的灯光在煤壁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智能化开采系统的显示屏正跳动着绿色的数据。“看这个防爆隔离装置,”井下技术员扳动操作杆,透明管道里立即喷出细密的干粉雾,“爆炸冲击波到达0.1秒内,它会自动形成隔离带。”综掘一体机的机械臂正轻巧地切割煤层,金属与岩石的摩擦声里,藏着现代工业的韵律。同学们举着矿灯凑近观察,光束在旋转的截齿上折射出细碎的光点。

巷道中的传承

回风巷道的通风机送出带着凉意的风,把同学们额角的汗珠悄悄拭去。房平靠着防爆电话箱坐下,矿灯在他脸上投下深浅交错的纹路。他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职业历程,从测绘类专业的初学者到煤矿管理者,他特别强调:“井下的每一个测量数据都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正是促使我不断进步的最大动力。”

“课本中的误差公式,原来不是用来应付考试的。”同学的感触声音很轻,却在巷道里荡起清晰的回响。风从巷道深处涌来,带着煤层亿万年沉淀的气息,也带着一代代矿业人传递的温度。

夕阳下的回响

罐笼上升时,有人对着井壁挥手。那些曾在黑暗中闪烁的水珠,此刻已化作记忆里的星辰。陈春林的声音在车厢里回荡:“知道为什么带你们来这里吗?因为专业伦理不在论文里,在矿工师傅的笑容里;专业精神不在PPT里,在每一个精准到毫米的测量数据里。” 正如井下醒目的安全标语所昭示的——“科技让开采更安全”,这正是实践教育最宝贵的价值所在。

陈春林特别强调,房平作为测绘学院的杰出校友,多年来深耕煤矿行业,成功将地理信息技术与煤矿生产实践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专业发展道路,为在校学子树立了优秀榜样。他勉励同学们要以优秀校友为镜,将专业知识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属于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矿区的夕阳把铁轨拉成长长的金线,师生们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煤尘未洗的疲惫,眼底却亮着兴奋的光。远处,运煤列车的汽笛声划破暮色,车厢里满载的乌金,正像极了同学们此行收获的宝藏——那些课本之外的认知,那些数据背后的责任,那些从校友掌心传递过的责任。同学们的矿灯光束在黑暗中汇聚成河,像极了夜空中最亮的星,而在这些光束照亮的地方,正生长着新一代煤矿人关于使命与担当的答案。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