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5-08-04 06:45:01 编辑:魏檀 版权声明
常向阳(中)和孩子们一起过儿童节 资料图片
记者近日从西安市委社会工作部获悉,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公布。陕西省10个先进典型入选,创历史最好成绩。其中,西安1名个人、2个组织、1个项目、1个社区上榜。
今年以来,中央社会工作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展了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活动。经过宣传发动、择优推荐、集中展示、专家评审、名单公示等环节,研究确定了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共推选出100名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100个最美志愿服务村(社区)。
志愿服务成效显著
在西安市入选的先进典型中,西安市心羽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西安慈善心羽家园创始人常向阳获评“最美志愿者”。2017年,她因目睹患儿家属在医院楼道露宿,自费在西安市儿童医院附近租下房屋,创办“心羽家园”,为异地困难患儿家庭提供免费食宿,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常妈妈”。8年来家园从不打烊,已帮助2400多个重疾患儿家庭。常向阳常年无休驻守家园,日均忙碌15个小时以上,手把手教家长护理,开导情绪。在她带动下,家长志愿者参与服务,实现“传递爱”的转变。家园还开展“小白课堂”“医患交流会”等活动,兼顾护理指导、心理疏导与患儿教育。
西安市临潼区“石榴花”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西安市碑林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获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临潼区“石榴花”青年志愿服务队自2011年成立以来,已汇聚2万余名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达362万小时,人均服务181小时,成为当地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该服务队将志愿服务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在兵马俑、华清宫等景区,连续13年开展“文明引导我示范”活动,通过“垃圾换水·唤回文明”等特色举措,累计服务游客超50万人次。在“文博知识我来讲”项目中,大学生志愿者化身讲解员常态化服务游客。在生态环保领域,6支“河小青”分队开展巡河护河、植树护绿等活动百余次,2支“分小青”分队推进垃圾分类宣传,用行动守护绿水青山。针对青少年成长需求,“小小葵花我关爱”项目为留守儿童提供300余课时公益服务,“爱心托管我相伴”活动解决2000余家庭“带娃难”问题。
碑林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目前已组建覆盖八个街道、百余个社区及央企、高校的志愿服务队,活跃队员达322人,通过“有困必帮、有急必应、逢节必巡”参与基层共建共治。开展邻里帮扶、红色宣讲、中高考护航等20余个子项目,推动退役军人服务与事务工作与文明实践有机结合,提升组织凝聚力与公信力。系列志愿服务成效显著,涵盖新春慰问、赛事安保、爱心捐赠、红色宣讲等,累计服务市民70余万人次。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西安市长安区“青伴夕阳”大学生智慧助老公益服务项目获评 “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以退役大学生士兵和青年志愿者为主体,面向西安市老年人,打造特色助老品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项目核心亮点是构建五大课堂体系:“智能设备”课堂含6套课程130个内容,通过5大场景教学助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法律知识”课堂以案例、情景模拟普及防诈等知识;“文化素养”课堂提供歌曲、书画等辅导并办成果展;“康养生活”课堂联动医院开展讲座、义诊;“体育锻炼”课堂由体育专业师生指导,并通过亲子活动呼吁子女陪伴。自2020年起,项目在11个社区设教学中心,建4个“运动健康驿站”,服务时长5746小时,帮扶15900余人次。
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道御锦二路社区获评“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该社区成立于2023年4月,现有志愿者1536人,服务4568户约1.02万人。社区以“二路帮帮团”为品牌,组建8支志愿服务队,探索青年特色志愿服务模式。通过党建引领,联动辖区学校开展“小小楼栋长”等活动20余场;依托“御锦城便民站”小程序精准对接需求,200余名志愿者为独居老人等群体提供服务;搭建“圆梦直播间”,50余名志愿者开展30余场直播,覆盖医疗、法律等内容,解决问题200余个。社区还推行积分兑换机制,500余名志愿者通过服务积分兑换“社区夜校”课程,形成良性激励。
文/记者 王甜甜 图/受访者提供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