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大河奔涌万象新丨渭南合阳:诗经故里奏响黄河流域生态“交响曲”

来源:华商网 时间:2025-08-07 10:52:06 编辑:王莉文 作者: 版权声明

华商网讯(记者 郭佳欣 白仲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千年《诗经》的吟唱穿越时空,在渭南市合阳县找到现实注脚。这片孕育了《诗经》30余篇的沃土,正以“中国诗经文化之乡”的底蕴,续写着新时代的“风雅颂”。

8月6日,“大河奔涌万象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访团走进充满诗意与活力的合阳,在蒹葭苍苍的黄河岸边,解码《诗经》文化的基因密码,见证合阳儿女以生态笔墨书写的新时代诗行。

U262mKO82wZFNEvl.jpg

诗经文化“点亮”湿地生态 绘就绿色画卷

在合阳县城以东22公里的黄河之滨,176平方公里的洽川湿地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生态长卷。作为黄河流域最大的温泉湖泊型湿地,这里“万亩芦荡,千眼神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一条黄河”的生态景致,完美诠释着“黄河最美在洽川”的赞誉。

图片7.jpg

漫步在洽川湿地的湿地栈道,《诗经》中“在河之洲”的诗意场景跃然眼前。极目远眺,黄河水流经15万亩湿地和天然芦荡,成群的白鹭掠过水面,碧波荡漾的水面倒映着空中展翅的飞鸟。这幅灵动的生态场景,让采访团记者们沉醉不已。

图片6.jpg

穿过古朴的碑门,循着栈道深入芦苇荡腹地,便到了洽川独有的瀵泉景观。“这些自涌温泉常年保持32℃恒温,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陕西洽川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营销宣传部长张文雅介绍。

图片5.jpg

“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让诗经文化与黄河生态相得益彰。”张文雅介绍,洽川湿地通过科学修复湿地、严格环保监管、开展生态科普等举措,让这片湿地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典范。“近年来,我们通过优化鸟类栖息地,观测到的鸟类种类数量明显增加,特别是为黑鹳、大鸨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营造了理想栖息环境。”

图片4.jpg

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生态保护注入灵魂。依托《诗经》发源地这一核心文化品牌,洽川湿地创新打造“诗经文化+黄河生态”体验线路,将提线木偶、跳戏等非遗展演融入节庆活动,通过“洽川旅游文化季”等品牌推广,让“早知有洽川 何须下江南”的美誉愈发响亮。正在打造的黄河文化研学基地,更成为弘扬黄河文明的新窗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片承载着《诗经》记忆的土地,正用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书写着新时代的“蒹葭”新篇。“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文旅融合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张文雅说。

鱼虾混养“激活”渔场活力 焕新产业生机

好水才能养好鱼,合阳的水不仅造就了一方风景,也滋养了万亩鱼塘。合阳县是陕西省渔业生产重点县,也是全国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水产总量占全省的六分之一。境内有黄河滩涂15.7万亩,其中宜渔面积5.8万亩、养殖水面3.12万亩,3000余名从业人员在这片沃土上书写着“渔”跃龙门的新故事。

图片3.jpg

走进合阳长德农业万亩鱼虾混养基地,星罗棋布的鱼塘与摇曳的芦苇相映成趣,珍禽时不时掠过水面捕食,智能投料机精准投喂掀起阵阵水花,物联网水质传感器实时监测着水体健康。而这种“鱼虾共舞”的生态场景,正是合阳渔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图片2.jpg

“我们采用‘鱼虾混养+生物调控’的生态模式,每亩投放4万尾虾苗和1100尾鱼苗,实现以渔控藻、以渔抑藻、以渔净水的良性循环。”合阳县渔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涛介绍。近年来,该县突破传统“四大家鱼”养殖局限,成功引进并驯化澳洲龙虾、南美白对虾等10余个新品种。“黄河水的弱碱性特质与这些品种的生长需求较为契合,经过淡水驯化后养殖效益显著提升,该模式也作为全省典型案例进行推广。”

图片1.jpg

科技创新为渔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合阳为每个养殖主体建立“数字身份证”,实现从苗种引进到成鱼销售的全流程可追溯。严格的检疫制度和精细化管理,确保水产品品质安全可靠。目前,全县养殖水面达4.5万亩,年产水产品4.8万吨,渔业综合产值约6亿元,占全县农业产值的10%以上,切切实实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科技赋能”的特色发展之路。

“这是我第一次来陕西,也是第一次来到黄河中游省份近距离看我们的母亲河。身为青海记者,常在源头奔走,曾以为熟悉黄河,这趟亲眼见到奔流千里的母亲河竟焕发新颜,这些创新实践让我也深受启发。”青海日报社记者才让东珠感叹,“源头青海,责任如山。守护‘中华水塔’清澈东流,是底线,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上下游本就命运与共,期待青海的‘清’、陕西的‘智’共绘黄河新万象。”


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