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大河奔涌万象新丨渭南潼关:黄河“密钥”链动舌尖经济 传承关隘文明

来源:华商网 时间:2025-08-09 11:20:23 编辑:曹静 作者:郭佳欣 白仲夏 版权声明

  华商网讯(记者 郭佳欣 白仲夏)在自动生产线上,千层饼坯如银缎翻飞,经由冷链网络送往全球餐桌;博物馆光影间,1717件馆藏文物无声诉说千年烽烟,黄、渭、洛三河交汇的壮阔山河在观景台奔流不息,尽收眼底。

  8月8日,“大河奔涌万象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陕西东大门——渭南市潼关县。这座凭雄关天险载入史册、以潼关肉夹馍香飘世界的古城,正以工业化转型激活传统美食基因,以科技赋能唤醒历史文脉,在黄河岸边打造产业振兴与文旅融合协同发展的高质量新典范。

  标准化生产撬动十亿产业 潼关肉夹馍香飘17国

  潼关县盛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潼餐饮”)的速冻饼加工车间里,机械臂精准复刻着制饼的全套流程:面粉经滚揉、拉薄、卷筒等数十道工序,蜕变为厚薄均匀的千层饼坯。“这套设备让每层面饼薄厚保持在0.4毫米,直径12.5厘米,重量110克。”销售部张鸽说,装袋后的饼坯还可以实现自动打包垒垛,“今年我们重点改造了电商车间生产线,升级后人工成本预计直降50%。”

图片1.png

  总经理董开锋告诉记者,目前,在潼关县域内有传统手工打馍经营的门店58家,工业化生产企业10家、生产线33条,年生产速冻饼7亿个,年产值10亿元,附加产值100亿元。每年出口速冻饼500万个,带动就业2万余人。“潼关肉夹馍产业已完全从传统产业成长为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程度较高的乡村支柱产业。”

图片2.png

  标准化生产突破了产业发展瓶颈,产业链日臻完善,让潼关肉夹馍的销路持续拓宽。盛潼餐饮与西安顺丰速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目前已在全国设置了15个潼关速冻饼前置仓,发送范围覆盖除西藏以外的其他省份。

图片3.png

  凭借工业化生产线和冷链技术,盛潼餐饮攻克了长距离运输难题,产品成功“出海”,远销美国、澳大利亚、匈牙利等17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10月、11月,公司先后在西班牙萨拉戈萨和泰国曼谷开设海外门店。“今年我们在日本租赁顺丰海外仓,6月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设新店,潼关肉夹馍的海外市场正加速拓展。”董开锋说。

图片4.png

  从巷陌小吃到年产值超10亿元的支柱产业,潼关肉夹馍带动全链条从业者超10万人,并迈上全球化征程。董开锋强调:“工业化不是取代传统,而是让这份技艺走得更远——我们要做世界的肉夹馍,而非中国版汉堡。”

  山河史诗馆藏千年 博物馆见证黄河变迁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作为陕西东大门,潼关素有“三秦锁钥”“四镇咽喉”之称。秦、晋、豫三省在此交界,黄、渭、洛三河于此交汇,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得潼关者得长安,得长安者得天下”,道尽其无可替代的地理与军事枢纽地位。

图片5.png

  步入潼关博物馆,一幅名为“铁马雄关”的浮雕画率先映入眼帘,生动刻画了两军在黄河激战的场景:黄河奔腾,将领英姿勃发,战士气势如虹,剑拔弩张间,战事一触即发。

图片6.png

  大厅两侧是描绘“潼关八景”的山水画:雄关虎踞、禁沟龙湫、谯楼晚照、道观神钟、中条雪案、秦岭云屏、风陵晓渡、黄河春涨。画面通过四季更迭与晨昏变换,展现潼关的万千气象。

图片7.png

  据介绍,潼关博物馆以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社情民俗、经济发展为主题,共分四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历史文明厅”、“关隘文化厅”、“水运民俗厅”及“美好金城厅”。馆内运用251件(套)文物、微缩模型及声光电技术,系统展示潼关的军事历史、民俗文化与自然风貌。馆藏文物总计171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65件(套),完整呈现了潼关的古往今来。

rXD8yHImBR7V46E9.png

  为增强展陈效果,博物馆融合现代激光投影、三维动画、幻影成像、大型立体显示屏等声光电技术及场景复原手段,生动展现潼关的山水之美与历史积淀。如今,它已成为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交流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博物馆,也是目前陕西省内面积最大、馆藏最丰、展陈形式最多元的县级博物馆。

图片9.png

  “黄河及其支流渭河、北洛河的水位变迁,造就了潼关的历史地位。”潼关县博物馆馆长朱红斌表示,“当下,我们更需协调好自然生态与高质量发展,做好沿黄流域生态保护,守护黄河安澜,赓续文明根脉。”

图片10.png

  参观结束后,采访团的记者们登上城楼,一幅壮丽的山河画卷在眼前铺展。极目远眺,苍翠的秦岭余脉如巨龙盘卧,黄河在城下划出惊心动魄的弯弧,分隔并勾勒出陕、晋、豫三省的土地边界。河面上,北洛河汇入渭河,再一同融进黄河,三条水脉在此交汇,共同滋养出巨大的冲积平原。

图片11.png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陕西!”四川新闻网记者曾璐目睹三河交汇的壮阔景象,感慨万千,“这次活动让我见识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深深感受到其独特的文化底蕴与多元魅力。作为四川人,我发现了川陕饮食文化的奇妙共鸣;通过馆内的复原沙盘,我了解到潼关自远古传说开始的千年沧桑,更深刻理解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潼关正以最现代的方式守护最古老的文明基因——这或许正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最佳注脚。”



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