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它世界|常见的野胡萝卜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5-08-13 07:38:18 编辑:张佳萌 作者: 版权声明

  

1185818.jpg

郊野,经常可以看到一种茎上开满白色伞状花朵的野草,用手揉搓全株任何地方,都有强烈的胡萝卜味,它就是野胡萝卜。

  野胡萝卜是伞形科胡萝卜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它的茎单生、直立,表面有纵棱和粗糙绒毛。叶片为羽状分裂,花是由众多小型白色花朵组成的复伞形花序,外层花梗较长,向内逐渐缩短。花序中心常有一朵紫红色的小花,颜色特别鲜艳。果实为双悬果,表面有钩状刺毛,易附着动物皮毛或风力传播繁殖。其根外形与栽培的胡萝卜相似,因其野生属性及形态类似胡萝卜,得名“野胡萝卜”。

1185819.jpg

  很多人可能没有发现,就是中心常有一朵紫红色的小花,颜色特别鲜艳,这个“红点”是由其花序中一朵不孕花形成的。这朵不孕花富含花蜜,能够吸引昆虫进行传粉。虽然花中心的“红点”并非绝对存在,但这一特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观赏意义。关于野胡萝卜花序中间的“红点”,还有一个传说故事。相传,苏格兰安妮皇后喜欢野胡萝卜花。一天,她从野胡萝卜花中得到灵感,要求侍女们以这种花为范本,为她制作一款形似的蕾丝。侍女们未能成功。最后,皇后自己亲自穿针引线,比照野胡萝卜花完成了制作。但在仿制过程中不慎扎破了指尖,一滴血落在野胡萝卜白色的花朵上,形成了花中央的紫红色“红点”,意外的成了点睛之美。

  野胡萝卜原产于欧洲到西亚一带,属于外来入侵物种。在2013年版的《中国入侵植物名录》中,被划分为二级入侵植物。它在中国首次被记录于明代的《救荒本草》,如今已是最常见的田间杂草。

1185821.jpg

  野胡萝卜被认为是栽培胡萝卜的原始种或野生变种,但两者驯化历史尚不明确,它们在植物学分类上为同科同属不同种。野胡萝卜以药用为主,根茎不可直接食用,果实具有驱虫与保健作用。胡萝卜为栽培变种,以食用为主,但无驱虫功效,不可互相代替。野胡萝卜抗寒、耐旱,喜微酸性至中性土壤,喜肥喜光,适合在肥沃潮湿的土地上生长。

  在《中国药典》中,野胡萝卜的果实被命名为南鹤虱,具有杀虫消积的功效。在中药学中,鹤虱通常指的是菊科植物天名精的果实,具有杀虫的功效。然而,天名精不易获得,人们开始使用野胡萝卜的果实作为代替品,并将其称为“南鹤虱”。因此,野生胡萝卜也被称为“鹤虱草”。

1185822.jpg

  虽然野胡萝卜的果实、种子、根和叶都可以入药,但主要入药部位为果实。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野胡萝卜气味甘、辛,微温,无毒,主利胸膈,调肠胃,令人健食,有损无益。”它性微寒,味辛、苦,归脾、胃经。它所含的挥发油成分对肠道寄生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驱虫、消积、止痒等功效。主治蛔虫、蛲虫等肠道寄生虫病;改善食积不化、脘腹胀疼。外用可以缓解皮肤湿疹、瘙痒。因为野胡萝卜多生长于旷野,被民间誉为旷野中的“驱虫与保健能手”。

cZwD7XjXSH3Il7h5.jpg

  现代研究证明:野胡萝卜种子中的挥发油和香豆素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菌和辅助降血糖作用;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调节肾脏代谢,促进排尿、缓解水肿。它的根和叶含有的胡萝卜醇等挥发油成分被认为具有抗菌作用,在民间常被用于缓解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疼等炎症。

  野胡萝卜的种子还可以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胡萝卜籽精油。它主要包括胡萝卜醇、β-蒎烯、松油萜等成分,这些成分赋予其多种生理活性,通过香薰、浸浴、蒸浴、按摩等方法,可以达到皮肤护理、解毒消炎、舒解压力等功效。

1185823.jpg

  总之,野胡萝卜可能比栽种的胡萝卜还要常见,无论是作为野菜丰富餐桌,还是入药调理身体,它都展现了传统植物智慧的深远意义。 项侠/文 栏目策划/宁峰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