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银鞍白马度春风 豪侠少年背后的“金市”、胡酒与“国际唐”

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5-08-14 07:45:16 编辑:张佳萌 作者: 版权声明

大唐西市博物馆的沙盘展示了盛唐时期西市的繁荣场景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少年行》中描述的盛唐一景,飘扬的酒旗和着不朽诗句,在风中已猎猎千年。

  李白笔下的“金市”,是对长安西市的美誉——作为盛唐之都的“潮流街区”,彼时的西市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商贸中心,也是美誉远扬的文化交流中心。

  1200年前,意气风发的李白,那一众风流倜傥的豪侠少年,曾流连在这繁华热闹里,而今,历史的烟云掩去了西市拥挤摊铺中的万国特产,消散了川流不息的胡商身影,却没有让人声鼎沸与霓虹霞光淡去——古今繁华的喧嚣,在今日西安城西的大唐西市,依旧彼此交织,引人神往,令人幽思。

大唐西市街景

  一字誉为“金”

  足见西市之地位

  《少年行》是李白沿用乐府旧题而作的唐诗名篇,塑造出一个对大自然的慷慨赐予心花怒放,对人世间的赏心乐事饱含激情的豪侠少年形象,而唐诗前半句中提及的“金市”,并不是诗仙一时兴起,个人“赠予”西市的美誉。

  “西市是唐代丝绸之路贸易的出发点,一千多年前的西市百业兴旺,万国商品云集,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长安城的国际贸易中心,市场占地达1600多亩,比故宫还要大得多。”

  7月29日,站在大唐西市博物馆还原唐时长安西市全景图的沙盘前,大唐西市博物馆科普部主管景仰告诉记者,唐时的西市,面积约两个“坊”,北过如今的丰庆路,西抵如今的丰庆公园,东际与南邻至如今的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一带。西市有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大街各两条,平行交叉成“井”字型,220个行业、4万多商户,在“肆、行、邸、铺、店”的有序有列中,开门迎客,人流如织。

  “不仅规模庞大,长安西市同样因交通便利,而贸易繁荣——通往这里运送货物的方式,不仅有陆路交通,还有专门引渠修成的水运交通,再加上这里直通西去丝绸之路的金光门和开远门,因此市场内聚集着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各地区的胡商,他们在西市开设商铺、酒肆、邸店等场所,使西市成为公元7世纪最繁华的世界‘巨无霸’级的商贸中心。”

  景仰说,西市“金市”的名号,由此叫响中外,且当之无愧,“彼时,长安虽有东、西两市,但东市位于长安城的东部,紧邻皇城,主要服务于皇室成员、达官显贵。相比之下,西市更加国际化和平民化——长安百姓和来自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商人,都在此设立店铺,进行贸易活动,外销货物也在这里购买启运,外域货物在这里卸货销售。”

  大唐盛世的多元和包容,在西市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担当了“金市”头衔的西市,也引领了当时的市场制度建设和金融发展——唐朝政府在西市设有“西市署”“平准署”“常平署”等管理机构,并派有令、丞等专职管理人员,健全的管理体制,维护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

  此外,由于商品交易不断扩大,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一些旨在方便交易的金融机构和交易形式便应运而生,如存放钱物的“柜坊”、抵押典当的“质库”、用于汇兑的“飞钱”等,均出现于西市。

大唐西市博物馆内李白与胡姬的雕塑

  在胡姬酒肆里宴饮赏艺

  听长安文人圈里的风雅乐事

  走在依西市遗址修建的大唐西市博物馆中,透明玻璃地板下深深的古代车辙印,瞬间将人拉入深沉而奇妙的历史穿越感。

  从那极宽的车马道及路基印记不难想象,当时犹如长安“国际会客厅”的西市,不仅有各种异国商品,还因道旁众多异域风情的餐馆酒肆的存在,如何成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中心——西市中的“波斯邸”和“胡姬酒肆”等场所,不仅提供了异国风味的食物和饮料,还传播了外来艺术和生活方式。

  文化学者、民俗专家阎成功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了历史上真实的“胡姬酒肆”。他指出,史料记载中,西市的胡人酒肆多由沿丝绸之路而来的中亚商人开设。店中所售佳酿琳琅满目:有西域而来的“葡萄酒”,有来自波斯的“龙膏酒”“三勒浆”等。唐人苏鹗曾在书中描绘,“龙膏酒”是一种“黑如纯漆,饮之令人神爽”的奇饮。

  这一点,也被景仰提及。景仰说:“长安西市酒肆林立,是城中著名酒类集散地,这里有门类丰富的各种胡酒,本地名酒同样深受异域来者的喜爱——唐代名酒之一的‘西市腔’正诞生在西市。”

  唐人饮酒,气象万千,既有豪放不羁的畅饮,也有风雅细腻的品酌。这份情怀,透过大唐西市博物馆中那些静默的酒具,依然鲜活可感。在大唐西市博物馆的“胡姬酒肆”展区,一组白瓷带盖执壶与白瓷杯酒具,引来参观者们的细细端详——那酒具,和正热播的《长安的荔枝》中,郑平安在“长安酒局”一幕中所用的器具几近一致,酒杯若碗,足可想见当年饮宴的酣畅淋漓。

  提及大唐的诗酒风流,怎能不想到李白笔下“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千古豪情?彼时,胡姬酒肆正是这巅峰文化的重要舞台。它不单是卖酒之所,更是文人雅士会友畅谈、激发灵感的绝佳去处。看,李白诗中那些银鞍白马的翩翩少年郎,游春赏花意犹未尽,便欣然踏入胡姬招展的酒肆之中。

  吸引他们的,除了异域美酒,更有那酒肆的灵魂——“胡姬”。这些来自远方的女子,本身就是最动人的风景。她们不仅是殷勤的侍者,更身怀才艺,琴乐曼舞,为酒客助兴添雅。景仰道出了她们另一重魅力:“胡姬们还有一个颇受文人看重的‘所长’,就是能够给他们的创作,比如诗歌等,现场谱曲弹唱。”这份即兴的、带着异域风情的艺术互动,可是寻常长安酒馆难觅的滋味。

  于是,在胡姬酒肆里宴饮赏艺,看矫健的“胡腾舞”、飘逸的“胡旋舞”、婉约的“柘枝舞”,听新谱的诗句被胡姬轻歌相和,成了长安文人圈里最时兴的风雅乐事。诗情酒意在此交融,化作篇篇锦绣文章。

  贺朝在《赠酒店胡姬》中以“胡姬春酒店,弦管夜锵锵”等句,便定格了那管弦悠扬、红氍毹上舞姿翩跹的西域风情夜宴。而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的传神之笔,更让我们得以触摸到长安酒肆热烈中透着闲适的醉人氛围——那是大唐的气魄,既能容纳四海琼浆,也容得下诗仙的疏狂醉态。

  胡姬酒肆的酒香里,飘着冲破困境后的清冽希望,酿着生活百味的甘甜与辛辣,更醉倒过、也书写过一代代文人墨客、英雄豪杰的跌宕人生。

  豪侠背后的大唐

  是国际范儿的长安

  李白祖上久居西域、陇西一代,想必也是因此,胡乐、胡酒和胡姬,让这位伟大的诗人总有情触。

  透过唐诗一窥历史镜像,自张骞通西域之后,丝绸之路贯穿的通途,以及奉行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国策,让长安(今陕西西安)成了一座国际化大都会。至盛唐,由于国力强盛、社会安定,大量外国人常年居住在中国,大唐的服饰、饮食、音乐、艺术、建筑等,都深受异域文化的影响。

  走进大唐西市博物馆二楼,浓郁的胡风扑面而来:展柜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胡服、胡人饮食器具、精致的珠宝首饰、生动的胡人俑和满载货物的骆驼俑……琳琅满目。腹心位置的展区中,由学者根据文献资料记载绘制的大唐西市街景,让人驻足良久。画面上店铺众多,行人摩肩接踵,行商坐贾云集,街道上车水马龙,驼队马匹络绎不绝。

  正如画中展示,西市对于大唐而言,远不止是一个商业中心。它是一扇向世界敞开的窗口,更是大唐盛世繁华的缩影与见证。这里,外来的文化、人群、商业、语言不断交汇、融合。这是一座充满活力、热情洋溢、海纳百川的国际都市,汇聚着世界各地的珍宝,也彰显着大唐子民的豪迈气度。

  站在博物馆的石板桥遗迹上,仿佛仍能听见昔日车轮辘辘、驼铃叮当。就在这里,李白曾意气风发,胡姬酒肆中诗酒酬唱的热闹场景,仿佛穿越时空,近在眼前。

  千年前的唐长安西市,是丝绸之路上贸易繁荣的象征。千年后,在遗址上建立的大唐西市,成为展示古都辉煌历史、丝路千年记忆的重要窗口。2022年2月,“大唐西市”被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地名,为古老的丝路故事书写着新时代的篇章。

  如今,走在以西域特色为主打的大唐西市丝路风情街,琳琅小店随处可见:香气诱人的印度餐厅,摆满中亚工艺品的饰品店……丝路的韵味,仍在身边飘荡。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大家请看这个雕塑,展现的正是李白在胡姬酒肆里醉后赋诗的精彩瞬间……”在李白入长安的1200年后,大唐西市博物馆中,高新区第十五小学五年级学生胡庭恺,正作为一名“小小志愿讲解员”,认真地讲述着“胡姬酒肆”的故事,吸引了不少观众。

  小讲解员眼睛亮晶晶的,他的讲述,仿佛让那诗韵,穿越千年时光,在这片曾见证万国来朝的土地上,再次回响——长安那开放包容的气度,鲜活依旧。        文/首席记者 孙欢   图/记者 尚洪涛



来源:西安晚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