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日报 时间:2025-08-22 07:10:13 编辑:魏檀 版权声明
本报记者 肖阳熠文/图
“邵会长,这次参加活动的人真多啊!”甘肃省天水市武术协会代表队参赛选手刘超说。
“是啊!我们的活动每年都吸引几千人参赛,火得很!”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会长邵智勇回答。
8月14日,第十九届国家级非遗红拳传承人展演交流大赛暨第十一届青少年红拳大赛在三原县体育活动中心举办,来自全国13个省份以及俄罗斯、巴基斯坦、摩洛哥等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红拳爱好者齐聚于此。下至七八岁孩子,上至七旬老者,红拳成为大家口中交谈的话题。
一时间,三秦大地再掀红拳热潮。
红拳起源于陕西。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陕西城乡群众健身方面,红拳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被称为“陕西人的广播体操”。
2008年,红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邵智勇介绍,红拳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撑斩为母、勾挂为能、化身为奇、刁打为法”16字诀,特点是巧和柔。
红拳吸引了无数武术爱好者。在比赛现场,少儿组、青年组、成年组、老年组4个组别的选手轮番上阵,展示红拳技艺。
男子少儿组比赛中,今年10岁的杨天博睿和杨天启睿相继进行了红拳套路展示。这对双胞胎兄弟学习红拳两年多,平日里,经常交流红拳的技术要领。
“学习红拳并不枯燥,我俩结伴学习更有意思。”杨天博睿告诉记者,“武术能够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
杨三胜是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的老艺人。他带领杨三胜红拳传习所的13人参加本次比赛。
“开设武馆教授红拳,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红拳项目。红拳的传承靠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参与进来,将红拳文化和技艺发扬光大。”杨三胜说。
一项赛事拉近了全国乃至全球习练红拳者的距离。从四川赶来参赛的何代谦自幼习武,至今已有60余载。赛场上,他打出一套赵门猫爪拳,获得高分。走下赛场,许多参赛者与何代谦交流。
何代谦说,来到西安,他与邵智勇交流后得知,邵智勇不仅常年组织举办红拳赛事,还一直在全国推广红拳项目,甚至把红拳项目带进当地的中小学校园。这为红拳传承奠定了基础。本次赛事的举办为红拳习练者、爱好者搭建了平台。大家展示技艺的同时,还能彼此交流,共同进步。
今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邵智勇榜上有名。这让习练红拳60余载的邵智勇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多年来,邵智勇等一批红拳老艺人用坚守和行动,为青少年红拳习练者传授红拳技艺,让红拳焕发新生。邵智勇说:“红拳需要持续扩大项目的参与人数和影响力。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始终把传承红拳的使命铭记于心,勇于挑起保护、传承、弘扬红拳文化的重担。”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