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秦都市报 时间:2025-08-28 06:46:53 编辑:张进 版权声明
Labubu带火“娃衣”。
8月27日凌晨,“00后”张婉盈捏着一块比手掌还小的碎花布,指尖翻飞间,一件带蕾丝花边的迷你连衣裙渐渐成型——这不是给小朋友做的衣服,而是专为17厘米高的Labubu玩偶定制的“娃衣”。如今,这类为全球热门潮玩搭配的“迷你服饰”,正悄悄开辟出一个细分赛道。
全球顶流IP带火衍生生意
Labubu作为泡泡玛特盲盒系列产品之一,凭借“拆盒的未知惊喜”和“独特IP人设”,迅速风靡中国、日本、韩国及欧美市场,成了潮玩圈现象级的“顶流”,粉丝遍布各个年龄段。
而“娃衣”,正是跟着Labubu全球热度崛起的“衍生生意”:它不是传统童装,而是潮玩圈专属的“迷你时尚”,专门根据Labubu这类玩偶的身高、体型定制——小到几厘米的针织发带、十几厘米的牛仔外套,甚至还有搭配的迷你帆布鞋、皮质小背包,主打一个“给玩偶精致换装”,让全球粉丝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打造独一无二的“专属Labubu”。
在社交媒体上,“做Labubu‘娃衣’月入十万”话题一度登上热搜。是全球热度催生的真实收益,还是吸引流量的噱头?年轻人为何愿意为巴掌大的布料付款?
张婉盈与Labubu的缘分,始于2023年泡泡玛特货架前的一眼心动。“圆滚滚的肚子、露着小尖牙的倔强表情,不像其他玩偶那样软甜,一下子戳中了我。”她当场抱走一只“Labubu精灵之歌”搪胶娃娃,凭着早年学过的手工基础,用家里剩余的碎花布和蕾丝,给玩偶缝了件迷你斗篷——这条随手发在小红书的分享,一天内涨粉100多,私信里“求链接”的留言刷满屏幕。
“当时市面上的‘娃衣’要么版型不对,勒得Labubu圆肚子紧绷;要么设计太甜,完全偏离它‘叛逆’的IP调性。”看到市场空白的张婉盈,在2024年4月辞掉兼职,全职投入“娃衣”制作。如今她的小红书账号积累了3000多粉丝,月均接单180—200件,成了圈内小有名气的“Labubu专属裁缝”。
17厘米的“娃衣”,远比想象中难做。“最大的问题是Labubu的‘特殊身材’:肚子比普通潮玩鼓出一圈,肩膀窄、耳朵还往外凸。”张婉盈记得,第一次做的5件衣服全废了,3块昂贵的定制面料全浪费了,后来慢慢摸出门道:“腹部位置必须多留1厘米,耳朵边缘得用弹力边收缝,才不会勾住玩偶漆面。”
面料选择更是“差一点都不行”。“硬一点的布会磨花玩偶漆面,化纤布容易勾丝,必须选柔软、亲肤又耐磨的材质。”她曾吃过一次大亏:接了15单订单,误选了偏硬的棉麻布料,成品一上身就磨得玩偶漆面发花。“只能自己贴钱重新买面料,连续三天只睡4小时赶工,那时候看着堆在桌上的废布,差点就放弃了。”张婉盈说。
做“娃衣”月收入上万
谈及网传“做Labubu‘娃衣’月入十万”的说法,张婉盈直言“太夸张”:“头部卖家可能做得到,但像我这样的中段从业者,月收入大概2万元—4万元,去掉面料、包装、快递成本,纯利润也就1万元—2万元。”她坦言,行业早已过了“随便做件衣服就能卖”的红利期。
“2023年简单缝个T恤都有人买,现在新人没特色根本接不到单,要么被迫打价格战,用便宜化纤布压成本,但老客宁愿花高价买不磨漆面的好面料——毕竟大家的Labubu都是‘心头宝’,没人愿意让玩偶‘受委屈’。”张婉盈表示。
打开网购平台,Labubu“娃衣”的价格差异十分明显,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
基础款多集中在16元—40元:比如简单格纹裙、基础款卫衣,多为批量生产的现货;中间梯队定价在100元—200 元,多是带有设计感的款式,比如刺绣汉服、加绒外套、带配饰的主题套装;还有定位高端的“定制梯队”,价格普遍在 200 元以上,多为复杂工艺的限量款或明星、热门影视角色同款,主打“稀缺性”和“专属感”,吸引资深粉丝和收藏爱好者。比如,一款明星同款“娃衣”定做售价达999元,截至记者发稿时已售出100+。
对于想入行的新人,张婉盈建议:“先做‘深度粉丝’,买几只Labubu摸透它的版型和风格,别上来就囤面料;初期小批量采购,避免压货;第一单哪怕不赚钱,也要把细节做到位,口碑才是长期‘饭票’。”
巴掌大玩偶成解压神器
“最开始刷抖音看到Labubu,觉得圆滚滚的特别可爱,就买了一只,没想到后来成了‘养娃大户’。”24岁的骆佳欣如今收藏了十几只Labubu,从经典款到节日限定款,摆了满满一书桌。
让她从“收藏玩偶”转向“疯狂买‘娃衣’”的是一次偶然的小红书刷帖:“看到有人给Labubu穿万圣节南瓜裙、圣诞节红毛衣,瞬间被戳中——穿上衣服的它,像个需要被照顾的小小孩,我突然就有了‘装扮它、呵护它’的冲动。”
现在,给Labubu换装成了骆佳欣的日常乐趣。“我会把穿好新衣服的Labubu挂在包上当挂饰,或者摆在书桌一角,写作业、赶报告累了,抬头看到它圆乎乎的样子,烦躁感一下子就没了。”
她身边还有不少同好,“我们建了个小群,平时分享‘娃衣’链接、聊搭配技巧,甚至会约着一起给玩偶‘拍写真’,这成了我们解压又治愈的共同话题。”
在消费偏好上,骆佳欣更偏爱定制款:“量产款容易撞款,定制的更有特色——比如我给Labubu做过一件迷你汉服,裙摆上绣了小桃花,拍照发朋友圈,好多朋友问链接。”她的购买渠道以网购为主,“比线下实体店便宜,还能对比不同卖家的版型和面料,很方便。”价格方面,她有明确预算:“平时选100元以内的,遇到特别喜欢的款式,二三百元也能接受,毕竟是给‘娃’买的,不想委屈它。”
对骆佳欣来说,买“娃衣”的钱不是“冤枉钱”,而是“情感投资”:“就像小时候给芭比娃娃换装一样,把Labubu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会特别有成就感。去年大学考试周,压力大到失眠,看着桌上穿着小熊睡衣的Labubu,突然就平静下来了——它不像宠物需要照顾,就是安安静静待在那里,却能给我满满的治愈感。”
核心密码在于情感共鸣
尽管Labubu“娃衣”生意眼下势头正盛,但从业者与消费者都保持着清醒。
张婉盈最担心的是“IP热度下降”:“现在市场需求大,是因为Labubu粉丝基数够多,但潮玩IP更新太快,谁也说不准明天会不会有新的玩偶取代它。”为了应对风险,她已经悄悄试做其他IP的“娃衣”,“比如最近热门的小甜豆、dimoo,先积累版型数据,不用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算以后Labubu热度降了,也有其他方向可以转。”张婉盈说。
骆佳欣也认为,“娃衣”的流行不会“永久续航”:“未来肯定会有新的IP出现,就像之前火过的盲盒,热度也会慢慢下降。但至少现在,我还愿意为Labubu买单——它陪我度过了考试周、实习焦虑期,这种情感不是随便一个新IP能替代的。”
在这个“巴掌大”的细分赛道上,IP热度终会有起伏,但手工里的温度、情感里的共鸣,或许才是让这门生意走得更远的核心密码。
文/图 本报记者 石喻涵 实习生 杨玉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