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机器狗“导游”、无人化灌溉各显神通 西安田间地头换新颜

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5-08-28 07:31:19 编辑:张进 作者: 版权声明

d8c14b2d-627a-4d88-b2e3-710ee5c6211a.jpg

兽用塑瓶粉针剂(吹灌封)生产线 受访者供图

d81e037b-b641-48e1-81ab-3bdf9d8f90f5.jpg

采购自宇树科技的机器狗 受访者供图

  八月的西安,微凉的风泛着惬意。在鄠邑区,一只闪着金属光泽的机器狗熟练地引领游客穿梭于乡村小径;在西咸新区的无菌车间里,吹瓶灌装生产线正以20秒一支的速度生产兽用塑瓶粉针剂;在长安区神禾塬上,在手机App里轻轻一点,千亩良田便开始全自动喷灌。连日来,记者走访西安多地农业科技应用现场,发现西安农业科技范儿越来越足。

  机器狗“导游”:

  数字乡村的新名片

  8月26日上午,在鄠邑区石井街道栗峪口村的民宿集群,记者见到了一位特殊的“导游”——名为“小栗”的四足机器狗,正带领十余名游客穿梭于栗峪口村的青石板路上,每遇到障碍物时,“小栗”会自动避让。当走到古槐树、糖葫芦研究所和村里的咖啡工坊时,“小栗”会停下脚步,播放起这个点位的对应讲解。

  “别小看这只机器狗,它是我们村的数字化代言人。”当日,鄠邑区电商协会会长耿树森告诉记者,采购自宇树科技的九只机器狗,已经成为鄠邑区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游客只需支付一定费用,就能享受机器狗带队的全程讲解服务,走访多个打卡点。”耿树森向记者介绍道,这些机器狗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还成为吸引年轻游客的新亮点。

  记者看到,机器狗的背后,是远程人工操控与预设程序的完美结合。耿树森计划进一步升级系统,让机器狗在到达指定点位时自动触发讲解内容,实现更智能化的导游服务。

  未来,这些机器狗还将承担更重要的职责。“以后它们将成为村里的治安巡逻员,24小时不间断工作,发现安全隐患立即传输报警。”耿树森表示,机器狗将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多面手”。

  在农业领域,机器狗同样大有用武之地。它们可以进入玉米地等作物区,利用低视角优势监测病虫害情况,即时连接数据处理系统生成诊断报告,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指导。

  吹灌封一体化:

  国内首条兽用药塑瓶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8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西咸新区泾河新城陕西圣奥动物药业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条全新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医用级PP颗粒在设备中溶解、注塑成型,经过吹瓶、灌装、封口等工序,最终成为兽用塑瓶粉针剂,整个过程只需20秒。

  “这是国内首条兽用塑瓶粉针剂(吹灌封)生产线,一举突破了行业多年的‘卡脖子’难题。”圣奥药业副总经理刘康指着运转设备向记者介绍道。

  相较于传统西林瓶粉针剂生产,该技术实现了革命性升级——传统工艺需经清洗、烘干、灭菌等多道工序,耗时约1小时,还易出现交叉污染与玻璃碎屑等问题;而吹灌封一体化生产线实现全过程无菌控制与无菌分装,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与安全性。

  为保障产品质量,生产线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制水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及无菌分装系统。刘康特别强调质量管控的严谨性:“我们设置了自动化控制系统、鹰眼检测系统,确保生产出的都是高质量合格产品。”

  据了解,该生产线将生产效率提升3~4倍,产能达30000支/小时,实现了全过程无菌控制、无菌分装,制造工序高度集约整合,其生产的产品具有质量轻、易开启、不易破损、便于运输等优点,填补了国内动保行业兽用塑瓶粉针剂(吹灌封)自动化智能化制药生产的空白。这是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圣奥药业坚持创新制胜,以突破核心技术为主的自主创新之路的成果。

  智能灌溉:

  可以远程控制 实现按需追水追肥

  8月27日,记者来到长安区神禾塬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玉米叶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长安区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薛强正在演示如何通过手机App远程操控灌溉系统。

  记者看到,薛强轻点屏幕,选择阀门编号,按下开关按钮——短短几分钟,田间的移动式喷灌设备便开始喷出水雾,细密的水珠均匀洒落在叶片上。

  “过去浇水靠人工,费时费力不说,效果还不理想。”薛强感慨说,“现在有了自动化喷灌设备,太方便了。过去需要大水漫灌一天的面积,如今一个小时就搞定了。”

  早在今年2月,西安市农技中心在长安区王曲街道江兆村开展“粮食节水节肥增产增效技术模式”试点工作,建成了7种喷灌模式,其中智能化灌溉120亩,非智能化380亩。

  示范基地集合了高杆喷灌、地埋伸缩式喷灌、微喷带喷灌等7种技术模式,种植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灌溉方式。“以灌溉玉米为例,滴灌管或微喷带很实用,能精准控制水量,避免水资源浪费。”西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站站长杨美悦向记者介绍道。

  智能灌溉系统不仅能远程控制,还能监测土壤湿度和作物生长状况,实现按需追水追肥。节水节肥技术使玉米一类苗田增加26%,为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

  农业现代化的西安路径

  西安的农业科技创新,不止于机器狗、智能灌溉和制药生产线。记者从西安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十四五”以来,西安市农业农村部门全面贯彻农业科技工作部署,以人才培育为基础、技术创新为核心、种业振兴为根本、科技应用为抓手,全方位推进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

  在人才体系建设方面,西安建成1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服务体系,搭建“首席专家+岗位专家+重点试验示范站(基地)+农民合作社+高素质农民”五级联动人才体系,打造210人的市级农业科技战略力量。

  种业振兴实现新突破。近五年,西安市共培育农作物品种176个,其中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47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100个,获批植物新品种权29个,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

  “吨半田”示范项目成效显著。西安市组织实施的小麦—玉米“吨半田”高产核心示范田项目,小麦平均亩产761.97公斤,成为西安市500亩以上小麦连片单产首次突破700公斤的成功案例;玉米平均亩产905.7公斤,首次实现关中地区夏玉米亩产突破900公斤。

  夕阳西下,栗峪口村的机器狗结束了一天的导游工作,安静地回到充电桩充电。圣奥药业的智能化生产线仍在高效运转。在智能灌溉系统的滋养下,神禾塬的麦田焕发着勃勃生机。

  从传统农业到智慧农业,西安正用科技的力量重塑着田间地头的生产方式。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更让乡村振兴插上数字化的翅膀,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首席记者 骆妍



来源:西安晚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