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5-09-02 06:55:20 编辑:张进 版权声明
在幸福制药的幸福大健康高技术产品生产基地,工作人员正在盘点药品。
西古光通的5G智慧工厂
在欧得光电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材料检测。
今年6月中旬,陕西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出炉——西安拿下61席,居全省第一。此外,西安卓越级智能工厂再添5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增至61家,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一股“智”造新风吹遍西安产业集群。
这股风,从名单“吹”到车间——幸福制药的合剂线,1分钟灌满200瓶,无人区亮着绿灯;西古光通2.8万平方米厂房里,一根根巨大的预制棒化身为一根根微米级的光纤;欧得光电的600多款新品,正排队走出实验室,准备“点亮”下一部手机、下一副VR眼镜。
这背后,是一条看得见的“智能工厂”进阶路线。西安的目标很明确——让传统工厂越来越少,让“聪明”工厂越来越多。
中药生产“革命”
开创中药生产“连续流”新模式
在西安高新区,一座看似安静的工业园区内,正在进行一场中药生产的智能化革命。
走进清华德人西安幸福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幸福制药”)的幸福大健康高技术产品生产基地,高低错落的厂房和办公楼依次排开。整个厂区安静整洁,看不见排污排废,也闻不到异味。
这里已不是传统意义的中药厂,而是国家工信部重点支持的“中国2025智能制造连续流生产示范项目”,荣获2022-2023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和2024年“国家绿色工厂”荣誉称号。它开创了我国中药生产“连续流”制造供应新模式。
在外包装生产线上,一箱箱生血宝合剂正在完成贴标、装盒、码垛、装箱等程序。机械臂稳稳抓取,整齐码放。整条生产线基本实现了无人化作业。平均每分钟,就有近200瓶合剂产品下线。智能制造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人力劳动,还大幅降低能耗,可节能22%以上。
“连续流制造”是这座工厂的核心创新之举。它打破了传统批次生产的局限性,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设备布局,实现了生产线的连续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传统中药生产流程长、环节多,需要大量人工操作,”幸福制药生产总监王武介绍。现在,中药液体合剂实现了从提取、浓缩、离心、配置、灌装到外包装的全自动化“连续流”生产。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据了解,幸福制药的生产基地生产效率提高了5倍,缩短生产周期20%。人力成本降低70%,能耗节约高达50%。产能提升更为惊人。以合剂生产线为例,原来日生产5万瓶,现在达到日生产30万瓶。这意味着每天可多满足25万患者的用药需求。
这座工厂不仅智能,还很绿色。公司每年产生2万多吨药渣,过去要花钱请人处理,现在却变废为宝,制成有机肥。这一项就为公司每年增收400多万元,为解决行业共性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有了智能工厂“加持”的幸福制药并不满足于国内市场。目前,幸福制药已通过加拿大卫生部FSRN生产认证,即将通过美国药监局FDA生产认证。
未来已来。西安这座智能工厂正以自身的革命性变化,向外昭告中药生产正告别传统模式,已经步入智能化、全球化新时代。
西安有个5G智慧工厂
光纤“智造”这样出炉
在西安西古光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古光通”)的智慧工厂里,细如发丝的光纤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制造出来。
走进西古光通的2.8万平方米厂房,比头发还细的光纤正以全新姿态“诞生”。“从一线生产来看,升级后的变化在传统生产模式下不可想象。更重要的是,5G智慧工厂为企业管理提供了精准智能决策。”西古光通光缆生产负责人张刚飞说。
在光纤制造车间,一根直径15厘米、长3米的预制棒要经历超过2000℃高温的炙烤发出炫目光芒后在高温下软化,通过牵引力拉成细丝。
经过加热、冷却、投敷、收线等工序,预制棒被制成一根直径仅为125微米的光纤——比头发丝还要细。这些纤细的光纤随后进入光缆制造车间。在这里,它们被包裹上“外衣”,变身为不同粗细的光缆,发往全国各地。
整个生产过程几乎不需要人工干预。5G技术让机器之间实现了无缝通信和协同作业。
效率飞跃,数字说话。5G智慧工厂让设备响应时间提升60%,质检效率比人工提升15倍,生产效率提升25%,通过三维看板,生产异常发现时效提升80%,安全隐患识别率提升至80%,降本增效每年累计等效减排19.5%。
西古光通成立于1986年,作为中国光通信行业的先行者,如今,升级后的5G智慧工厂不仅智能,还很绿色。它首次将碳排放数据全面纳入生产排产模型。运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系统生成兼顾生产效率与低碳目标的最低碳排放排产方案。这种方式实现了生产与碳排放的动态平衡,工厂因此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为实现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双化协同发展,西古光通于2021年成立系统集成事业部,将业务延伸至智慧校园、城市及园区等智能化解决方案。事业部设计研发负责人杜学文介绍,他们利用物联网、5G和AI构建“可视、可管、可控”的数字孪生校园,现已落地西安10余所学校。
此外,西古光通5G智慧工厂的技术框架被纳入《陕西省工业互联网发展指南》。它成为省内重点推广的技术路径,并入选全国“5G+工业互联网”典型案例。工厂还被评为陕西省数字经济典型案例。它带动西北地区多家工厂智能化改造,为行业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
目前,西古光通光纤光缆年产能达到“双千万”。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制造及检测基地。工厂的服务网络覆盖中国移动、电信、联通等通信运营商,以及铁路、地铁、高速公路等轨道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各领域,产品应用于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场景。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融入生产生活。这个藏在西安的5G智慧工厂,正在重新定义“制造”的方式。
OLED工厂“摇身一变”
屏幕发光材料“智造”新生
在西安高新区,一家名为西安欧得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得光电”)的企业正以智能化的方式生产着让手机屏、电视屏发光的核心材料——OLED有机发光材料。
这里没有传统的生产车间,没有工人们忙碌穿梭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实时监控的数据大屏和严格受控的生产环境。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欧得光电已在OLED新材料结构开发上完成了2000多项突破。
显示行业对材料的质量稳定性要求极高,甚至超过医药行业数个量级。通过信息化手段,欧得光电将生产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和流程化。不仅规范和监督了人员操作,更实现了数据积累与回溯。
“MES生产管理系统要求工艺参数预先录入。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系统指令执行。系统验证后,方可推进下一步。这确保了每一次工艺的成功可复制,持续为客户提供品质可靠的产品。”欧得光电副总经理刘英锋说。
在欧得光电的智能工厂,数据是最重要的资产。信息化系统帮助工厂全面掌握运行状况。更科学地制定生产计划,提升产能利用率。即使产品品类频繁变动,生产仍能严格依循数据执行,既支持产品多样化,也避免了误差产生。
据了解,欧得光电第三代OLED材料技术壁垒极高,客户要求100%技术保密。欧得光电的信息化系统部署于内网。所有数据内部流转,不对外传输。通过账号权限管理,实现不同产品、不同工艺之间的数据隔离,有效保障了技术机密。
在欧得光电的实验室与工厂内,看不到简陋的实验台,也没有刺鼻的气味,而是现代化的工作环境和人性化的设计,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化学工厂的刻板印象。“这也是我下定决心升级实验室与工厂的初心,我们化工行业工作者也可以拥有像白领一样的工作环境!”欧得光电董事长任莺歌说。
屏幕发光材料作为精细化工类产品,品类繁多。不同品类所需生产时间及设备工具各不相同。信息化实现了设备参数、生产温度、体系要求等的标准化,使生产能严格依循数据执行。
这样升级过后的智能工厂可以支持产品多样化生产,显著提升了在多订单、小批量的柔性化生产中的响应能力和效率。
随着柔性显示和车载屏等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欧得光电在智能工厂定制化生产方面已有规划。接下来将为与国际知名企业战略深度绑定的客户量身定制生产车间,满足其高标准要求。同时通过分阶段设计专业化功能生产车间,持续优化生产工艺与流程,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产业化成本。
截至目前,欧得光电已成功研发新品3000多项。中试、批量生产产品百余种。几十种材料已实现产业化转化。应用至智能手机、VR、高端汽车等终端消费市场。
据了解,未来欧得光电还将继续开发最前沿的OLED产品终端材料及中间体,而智能升级后的工厂也将带给欧得光电无限潜力。
文/记者 刘骁华 图/记者窦翊明 实习生付子涵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