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5-09-04 07:12:25 编辑:王莉文 版权声明
9月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等登上天安门城楼,同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亲切握手,向他们表示崇高敬意。
80多年前,这些英雄舍生忘死共赴国难,穿越枪林弹雨,为抗战胜利建立不朽功勋。如今,他们已近期颐之年,虽然皱纹满面、白发苍苍,但每一位老人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这6位与总书记握手的老战士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申秉宸(99岁)
八十二年党龄的老战士
参加过淮海、渡江等战役
申秉宸,男,1926年5月生(99岁),安徽宿州人
1941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4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10月离职休养。
抗日战争时期,任淮北宿县游击支队战士、淮北军区武装工作队队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宿东县连壁区委会宣传部长、豫皖苏军区第二军分区淮太西大队政治指导员、第十六军四十八师政治部干部科干事等职,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四川省泸州军分区政治部青训科副科长,总政治部组织部助理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处长、组织部部长,第二十三试验训练基地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等职。
曾荣获三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张坪(100岁)
参加过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开国大典
张坪,男,1925年4月生(100岁),陕西商洛人
1938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2月离职休养。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情报部第三室联防政治部技术书记、陕甘宁边区骑兵旅政治部秘书。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绥蒙军区警卫连政治指导员、第八军二十二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六十六团一营副政治教导员等职,参加了包头、察汗营、陶林、忻州、和林、旗下营等战役战斗。
1949年10月1日,张坪参加了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干部部副处长、贺龙元帅办公室秘书,总参谋部装备计划部办公室主任、综合计划处处长等职。
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24年被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刘世钺(94岁)
8岁参军保家卫国
参加过百团大战
刘世钺,男,1930年11月生(94岁),山西榆社人
1938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3月离职休养。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宣传队战士,参加了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医学院学员、实习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眼科医师等职,参加了太原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眼科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科主任等职,在全国首创泪囊穿刺造影术,先后获得全军科学技术进步奖13项,其事迹被辑入《世界名医大全》《中国特色名医大辞典》等100余部书籍。
离职休养后,仍奋斗在临床一线,坚持义务出诊28年。曾荣立三等功2次,荣获独立自由奖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24年被表彰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傅英(102岁)
曾参加百团大战
反“扫荡”等战役战斗
傅英,男,1923年6月生(102岁),河北博野人
1938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4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8月离职休养。
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十八团六连副排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反“扫荡”等战役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十八团二连连长、华北军区第六纵队五十团三营副营长、第六十八军六O八团三营营长等职,参加了平津、张家口、太原、保北、石家庄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第六高级步兵学校学员,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训练部战术系教员,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研室教员,后勤学院军事教研室教员、学术研究部研究员等职。
曾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罗竞辉(94岁)
香港沦陷后加入儿童团
1943年参加革命
罗竞辉,男,1930年10月生于香港(94岁),沙头角南涌罗屋村人
曾任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海上中队通讯员、保卫员,现任原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老游击战土联谊会副会长。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加入儿童团,配合武工队放哨。
1943年3月,跟随叔伯参加革命,加入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参加抗战活动,担任通讯员、保卫员。所在海上中队承担拦截日本船只海上交通、保卫渔民生产等任务,共剿灭敌船8艘,炸沉走私船4艘;俘虏敌63人,击毙65人;缴获各类枪支40余支,以及医药器材等物资。
1946年,在香港大埔捷诚公司杂货店工作(我党地下工作联络点),负责接待、交通员等工作。1947年12月至1950年10月,在闽粤赣边纵队第二支队人民护乡团交通站工作,任副中站长。1950年11月至1991年8月,先后在惠阳县、惠东县、深圳市工作,曾任惠东县工业局副局长、深圳纺织工业公司机关党支部书记。
1991年9月离休返回香港。1999年、2015年受邀参加国庆50周年大会、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离休返港后,积极宣传抗战历史、宣扬爱国精神。
宋其祥(100岁)
家中兄弟5人中3人参军抗日
参加过长沙保卫战等战役
宋其祥(国民党抗日老兵),男,1925年8月生(100岁),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高坝洲镇湾市村人
1942年3月从宜都参加国民党军队,在79军暂6师2团2营3排任战士。
家中兄弟5人中3人参军抗日,其三哥作战时遭日军飞机轰炸牺牲。
宋其祥先后在湖南澧县、石门县、常德、长沙等地抗日作战,参加过衡阳保卫战、常德会战、长沙保卫战等战役。在抗日战场上多次参加尖刀排,执行阵地攻坚任务。特别是1943年10月常德会战期间,宋其祥作为尖刀班战士,向日寇顽固工事勇猛冲击,多次弹药耗尽与日寇白刃殊死搏斗,阻滞、歼灭日寇。
1945年9月退役返乡,先后在生产队担任小组长、会计、队长等职务,为人公道正直,在修建大溪水库时被推荐负责后勤保障工作。
1957年至1969年宜都修建“幸福渠”灌溉水利工程期间,宋其祥抢着开山凿石、挖土抬筐,成为建设现场上有名的表率。
宋其祥参加衡阳保卫战、长沙保卫战事迹列入湖南省衡阳保卫战纪念馆展陈。 据人民日报
快递小哥受邀观礼九三阅兵
“我们每天跑在首都的街巷里,见证的是国家的繁荣,也是百姓的安居乐业”
“很激动,兴奋得两天都没睡觉!”9月3日,天安门广场迎来盛大阅兵仪式。当钢铁洪流与整齐方阵展现国家硬实力时,看台上7位来自京东快递的普通劳动者,正用最朴素的视角见证这场“国之盛典”。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连线快递小哥代表——来自河南的魏团结、安徽的臧继全,他们讲述了自己的观礼经历。
从“异乡人”到“家乡人”
干好最平凡的事便是不凡
“您好,京东快递。”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连线二人时,他们接通电话的首句很职业,二人曾获得“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劳模”等荣誉,这些体现了他们的“硬实力”。
魏团结的快递车,每天穿梭在北京西城金融街的楼宇间。这位来自河南的“85后”快递员,已在首都扎根7年。他的故事里,满是街头巷尾的人间烟火:雨天搀扶摔倒的路人,并脱下外套为伤者御寒;参与街道义务消防员培训,车上常备灭火器;送件时顺手整理共享单车、擦拭宣传栏污渍……
魏团结说,他的家族前辈中有革命烈士,这份家族延续的家国情怀,让他更懂“要对得起信任”这句话的分量——“每一件包裹都是一份托付,送好它们,就是我对‘家’的承诺。”
而在北京通州片区,安徽小伙臧继全的快递车,则装满了“丰收”的故事。2020年,他因揽收业绩突出获评“华北揽收王”,成为全北京仅有的两位获此殊荣的快递员之一。此后,他带动站点同事齐头并进,让站点包揽“华北前四名”。
他的夏天,常在京郊平谷的大华山镇度过——连续两年主动报名“平谷大桃专项揽收”,将田间地头的新鲜大桃发往全国;2021年春运期间,他坚守岗位保障物资配送的身影,更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刚开始做快递是为生计,干得多也只是为了赚得多,可在这过程中,我渐渐发现我的努力是可以帮客户解决难题,甚至是可以为社会出份力的,这种意识的变化,让我重新审视起自己的初心,于是我比之前干得更卖力了,获得劳模称号、受邀观礼九三阅兵等荣誉,这是新时代给予的机会,也是我个人的幸运。”臧继全说。
从“送件人”到“见证者”
受邀观礼充满激动与期待
当接到电话通知他们受邀观看九三阅兵时,两位快递小哥的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
魏团结说:“兴奋得两天没睡觉,也不觉得困,很是期待。”
臧继全透露:“直到正式通知才确认真实性。保密要求严格,连自媒体发的素材都要等活动结束才能公开。”
对于现场目睹的“威武雄壮”画面,他们的期待里既有对国家实力的自豪,也有对个人奋斗的共鸣。
魏团结说:“我叔公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如果他能看到今天的盛世,该有多欣慰。我们快递员每天跑在首都的街巷里,见证的是国家的繁荣,也是百姓的安居乐业。”
臧继全则感慨:“从农村到北京,从快递员到劳模,国家的关怀让我们这些‘新北京人’更有归属感。阅兵不仅是看装备,更是看我们中国人的精气神——就像我们快递员,再小的包裹也要送得稳、送得快,这就是普通人的‘精气神’!”
在平凡岗位上努力工作
就是“国泰民安”的最好写照
“国泰民安,不只是大阅兵的整齐方阵,更是我们送件时客户的一句‘谢谢’,是雨天陌生人递来的一杯热水,是田间大爷说‘大桃卖得好,孩子学费有着落’时的笑脸。”臧继全感慨道。
从“异乡人”到“家乡人”,从“送件人”到“见证者”,在魏团结、臧继全眼里,“国泰民安”最生动的模样:它藏在每一次准时送达的包裹里,在每一次主动伸手的搀扶中,在每一次为生活努力、为社会奉献的平凡瞬间里。
正如他们所说:“我们会继续用点滴行动,为‘第二个家’添砖加瓦,因为工作的努力为城市带来的温暖,就是我们共同的‘国泰民安’。”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王煜鑫
98岁抗战老兵观看阅兵式
“那时如果部队有这样的气势和武器
日军根本不敢进来”
9月3日清早,贾凤祥用完早饭后,坐在电视机前,就等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直播开始。
贾凤祥生于1928年,是西安市沣东新城斗门街办张旺渠村人。他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
曾在河南汝州与日军交锋
贾凤祥老爷子身体健朗、精神矍铄。聊起年轻时的经历,他打开了话匣子。
贾凤祥两岁时父亲去世,是母亲拉扯着他和哥哥长大。1943年,15岁的贾凤祥被抽丁入伍,成为国民党部队炮兵2旅的一名勤务兵,当时部队驻扎在西安。因炮1旅在云南、缅甸的作战人员伤亡惨重,炮2旅被调往四川与湖北的交界处接受美国教官的训练。
贾凤祥说,他所在的部队一部分人被派往前线接替炮1旅作战。而他和剩下的人被开拔至河南汝州,日军在此处设有供应站,负责给作战部队提供枪炮子弹等武器。而上级交代给他们的任务就是与其他部队协作,将供应站打下来。“打了半个月没有打下来,上级就指挥不打了、只围困,让供应站的武器送不出去。”贾凤祥和部队留在汝州,一直到日本宣布投降。
他还清楚记得,这期间有一次在己方阵地遇到了日本侦察兵。当时他没有枪,只有部队给配备的钢刀。“我当时和一名日军近身搏斗,他没有背枪,拿的刀。他的刀长,几个来回后我的刀削掉了他的刀,然后将他拿下。”贾凤祥说,他当时并不害怕。因为日军太残暴了,对当地的老乡烧杀抢掠。
在朝鲜战场上荣立二等功
抗日战争结束后,贾凤祥告诉上级,他想家了,想回去看看母亲。上级给了他5块银元和一张路条。但没想到,途中被国民党新5军扣押逼其继续当兵。
在一个深夜,身为地下党员的副班长带着贾凤祥和几个兵一起投奔了解放军。“我大哥教过我识字,我就先在县委教不识字的人学文化。解放战争开始后,我申请到野战部队当炮兵。”贾凤祥先后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解放福州、厦门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部队为培养人才,选派贾凤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化学兵学校学习深造。学校放假,他回到老家,但遗憾的是,母亲和哥哥已去世。
1952年贾凤祥主动请缨抗美援朝,在冰天雪地的战场上荣立二等功。20世纪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已是副连长的贾凤祥主动复员回家,建设农村。回到老家的他担任村委会主任,任期结束后又筹建老年协会。
不变的仍是那颗滚烫的爱国心
贾凤祥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1949年10月1日,他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化学兵学校的一员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阅兵。
70多年过去了,贾凤祥看着电视里直播的九三阅兵场面,他感叹:“那个时候部队如果有这样的气势、这样的武器,日军根本不敢进来!”贾凤祥看得激动时,举起右手庄严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时代变迁,岁月流转,那份炽热的爱国情怀始终如初,在血脉中奔涌不息。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常彭朵/文 赵彬/图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