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5-09-04 11:28:21 编辑:方正 版权声明
八仙宫,又名八仙庵,位于西安市东关长乐坊北火巷12号,是道教全真派十方丛林。也是西安最大、最著名、现存最完整的道教观院。八仙宫占地面积近百亩,现存殿堂建筑保留明、清两代风貌,风格古朴,布局紧凑,由山门至后殿分三进,钟、鼓二楼分列左右,并有东西两跨院。1982年被列为第一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仙宫始建年代不详,据乾隆《西安府志》和嘉庆《咸宁县志》,宋时有郑生于长乐坊遇八仙显化,遂建庵祭祀。据八仙宫碑石记载,宋时此地地下常闻隐隐雷鸣声,百姓建雷神庙镇之。后有人在雷神庙看见八位异人游宴,认为是“八仙”显化,便建八仙庙祭祀,民间称八仙庵。庵前竖有“长安酒肆”石碑,刻“吕纯阳先生遇汉钟离先生成道处”。据《历代真仙体道通鉴》记载吕洞宾于唐会昌时在此遇钟离权,受黄粱一梦感悟后入道,这成为“八仙”故事的渊源,后人便在此立祠祭祀吕祖。
北宋时在唐兴庆宫遗址局部初建了八仙庵。元至元年间,安西王忙哥刺因“祷嗣获应”,奏请降旨敕修八仙庵;明宪宗成化年间,秦府永寿王朱尚灴夜梦八仙,对八仙庵全面维修并题写“蓬莱”匾额;明正德年间,因庵中升起疾雷且云中现神异形象,建八仙殿并增建雷祖殿;清康熙初,当地士庶集资兴复八仙庵,著名道士任天然担任住持,经数年建成;后有陕西巡抚夫人祷神病愈,便捐资增建斗姆、龙虎二殿;嘉庆、道光年间也不断修建。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西逃至西安避难,驻跸八仙庵。之后慈禧为八仙庵颁赐“玉清至道” 匾额、颁发千两白银,命道长李宗阳修建牌坊,并赐名“敕建万寿八仙宫”,慈禧和光绪的驻跸使得八仙庵得到大规模整修并升庵为宫,“八仙宫”之名由此而来。
辛亥革命期间,军政府曾在八仙庵举行钱鼎公祭;民国初年,八仙庵以庙产兴办义学;1935年,杨虎城将军带头捐赠,众多人士参与集资,对所有殿宇进行全面维修,后道士郭合喜改木牌坊为砖牌坊,至此八仙宫规模定型;“文化大革命” 期间,八仙宫遭到严重破坏,建筑被工厂占用,经籍大部被焚,碑石、造像受损,道士出走,宗教活动停止 ;1982 年,国务院批准八仙宫列入全国重点宫观名单,八仙宫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管理小组,对宫观建筑进行了全面维修。
八仙宫是全国道教徒向往的圣地和全国道教重点宫观之一,是西北数省道教徒授受戒律、学习道教知识的主要场所。每年农历四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举行一年一度的八仙宫庙会。每月初一、十五日及农历四月十四日吕祖诞辰时,香客众多,香火旺盛 。
踏入八仙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遇仙桥。相传这里是吕洞宾遇到汉钟离,“一枕黄粱”点破迷梦而感悟成道之处。过桥后便是灵宫殿,殿前香烟袅袅,人们有序地焚香叩拜。继续往里走,来到了八仙宫的核心建筑——八仙殿。殿门上方悬挂着清朝光绪皇帝御笔题写的“宝箓仙传”匾额。殿内供奉着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等八仙的塑像,他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那些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侧墙的石碑上“福”“财”“安”等字被游客摸得光亮,我也上前摸了摸,希望能沾染一些吉祥之气 。
从八仙殿出来,经过一条走廊,就到了斗姥殿。斗姥殿庄严肃穆,殿内的布置让人感受到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道观内道士身着道袍,举止文雅,增添了几分神秘。回廊处摆放着多盆荷花,粉色的花瓣在绿叶的衬托下格外娇艳,给古朴的道观增添了一抹清新。
后院建有八仙阁和露天品茗的茶舍和素斋,茶舍悬挂着“无无亦无”“观空亦空”字样的装点布条,玄机、禅意与生活气息同在。适逢几位游客正在拍摄视频短片,不妨坐下来小憩,在宁静中感受这份惬意,片刻似乎远离了喧嚣的城市。
离开八仙宫时,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这与20多年前第一次到访时的境况竟如出一辙:同样的蒙蒙细雨、同样的游人稀少,同样的清雅洁净,不同的是一个青春少年不再,八仙宫门前古玩市场变成了广场和周围民房亦已搬迁。
>>八仙宫主要建筑:
遇仙桥:为纪念王重阳祖师在关中遇钟吕二仙入道而设,是道教全真派宫观标志性建筑之一。桥底悬有金钱、金钟,人们有用硬币击打金钟祈求福运的习俗,寓意“钟响兆福”。
灵官殿: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间重修,是道观首座殿堂。殿内侍奉护法神王灵官、青龙将军、白虎将军三位神将,殿门上悬挂邵力子题写的“其道大光”匾额。
八仙殿:明正德年间扩建,清康熙年间重修,是万寿八仙宫的主殿。殿门中央悬挂光绪御笔“宝箓仙传”匾额,殿内正中奉祀东华帝君,两侧是“八仙”泥塑彩像。殿外立有清代的《慈禧万寿碑》和民国的《重修西京万寿八仙宫碑记》 。
斗姆殿: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年间重修,殿内正中奉祀斗姥元君,两侧是北斗七星中的文曲、武曲星君塑像。
药王殿:建于清嘉庆年间,殿内供奉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他著有《千金要方》等书,被后人尊为“药王”,道教也将其作为神仙供奉。
吕祖殿:创建于清康熙初,嘉庆年间重修,殿内奉祀祖师吕洞宾。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陈团结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