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 记者陈叙言)陕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核心项目,由国网陕西建设公司建设管理,起点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山换流站,落点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合州换流站,途经陕西、河南、安徽3省,线路全长约1070公里,设计采用双极±800千伏架空线路,输电容量达800万千瓦。
9月4日,采访团一行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富县寺仙镇宝塔山换流站,这里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工程于2024年3月15日正式开工。
宝塔山换流站:黄土高原上的“电力心脏”
宝塔山换流站站址位于延安市富县寺仙镇境内,距延安西南约90公里,富县县城西南约26公里,地理位置优越,进站道路从寺仙镇乡道引接,交通便捷。作为基建新建工程,它肩负着陕北能源基地与安徽负荷中心电力输送的核心使命,是陕西省第一条全额消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
宝塔山换流站作为陕北安徽±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起点,它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结晶,更是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这座矗立在延安市富县寺仙镇的“电力心脏”,正以强大的能源输送能力,架起西北清洁能源与华东负荷中心之间的“空中走廊”。
“宝塔山换流站投运后,将打破‘陕电入皖’的地域限制,每年可向安徽输送电量超360亿度,有效缓解华东地区电力供需矛盾。”陕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宝塔山换流站电气A包施工项目部质检员李悦介绍。
全球首个完全采用“±800kV/8GW特高压直流”项目
宝塔山换流站的建设并非易事,多重技术挑战考验着建设者的智慧。据了解,为应对延安地区干旱缺水、冬季严寒、风沙较大的气候条件,该工程是全球首个完全采用“±800kV/8GW特高压直流工程标准化设计”的项目,在换流阀设计、绝缘技术、控制保护系统等方面实现多项突破。
其中,GIS作为宝塔山换流站电力系统的“神经中枢”,在换流站完成交直流转换后,需根据安徽侧用电需求,灵活调节电流输送。用电高峰时,GIS中的断路器快速合闸,保障±800kV特高压直流平稳输出;用电低谷或设备检修时,隔离开关精准分闸,切断特定线路电流,避免电力浪费或误操作风险,精准实现“按需供电”,是不可或缺的“电力阀门”。
据悉,GIS厂房还配套实施了“三查六检四取证一确认”的管控机制,对各个防尘区域的施工流程、工具清洁标准及人员防护规范进行了全方位的细化管理。针对黄土区域的特殊性质,新增了地面混凝土硬化防护结构,并结合智能粉尘传感器,构建了三级动态扬尘监测网络,实时调控高压水雾降尘设备。即便在六级强风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依然能够将施工区域的粉尘浓度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为“双碳”目标实现注入强劲动力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需求的“逆向分布”特征显著,西北富能、华东缺能的格局长期存在。宝塔山换流站的投运,打破了地域限制,将西北的风电、光伏、煤电等能源资源高效输送至华东负荷中心,有效缓解华东地区电力供需矛盾。
作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外送的“主干道”,它为西北清洁能源大规模消纳扫清了障碍。西北风电、光伏装机容量持续增长,但间歇性、波动性问题曾制约其并网消纳,宝塔山换流站通过特高压通道,将原本可能“弃风弃光”的清洁能源稳定外送,推动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为“双碳”目标实现注入强劲动力。
项目将于2026年6月份全面建成投运
国网特高压公司宝塔山换流站工程业主项目部项目管理专责禹文韬在采访中表示:“项目坚持本地化协同,核心设备优先采购至陕西企业,陕西相关设备采购额超17亿元,占设备总投资30%以上,施工与材料供应依托陕西省内资源,拉动相关产业产值3亿元,有效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和经济增长。”此外,该项目将为地方创造近千个就业岗位,带动基建产业上下游蓬勃发展。
据了解,该项目将于2026年6月份全面建成投运,投运后,每年可向安徽省输送超360亿千瓦时,满足安徽省全省全社会年用电量需求的十分之一。
宝塔山±800千伏换流站的建设,不仅是一项工程壮举,更是国家能源转型的生动实践。它架起了西北与华东的能源桥梁,推动了清洁能源消纳,强化了电网安全稳定,为陕皖两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注入动力。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