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小众运动走进大众生活 西安兴起“桨板热”

来源:三秦都市报 时间:2025-09-06 07:11:41 编辑:宁姝媛 作者: 版权声明

市民在昆明池体验桨板运动。

你是否也想在秋日的碧波上,体验一把“水上漂”的自在?在短视频平台,灞河、昆明池等地的桨板运动短视频“出圈”。在小红书上,“桨板”词条的阅读量已高达2.9亿。人们分享着在桨板上的精彩瞬间,这块板子也成了一种社交媒介。

小众运动走进大众生活

桨板运动最早是为“冲浪”服务的。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夏威夷群岛,冲浪教练为方便管理学员、观察海况,发明了站立划行长冲浪板。也因此,桨板的外形与冲浪板类似。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桨板运动发展成了一项集休闲、竞技、健身于一体的水上运动。

桨板爱好者方铭是西安多个桨板群的群主,他告诉记者:“即便是第一次接触的‘小白’,十几分钟就能学会基础技巧,稳稳站在板上划行。而且秋日水温适宜,微风不燥,比夏天更适合长时间体验。”

在方铭心目中,西安适合体验桨板运动的地点有很多。“鲸鱼沟、昆明池、灞河、汉城湖各有特色。昆明池二期水质好、视野开阔,是‘黄金打卡地’;鲸鱼沟水深,环境原生态。”方铭说。

上个周末是市民陈琼第三次划桨板,这次还带着儿子小庄。“孩子爱玩水,看见我来就非要跟来,让他锻炼锻炼也好。”

桨板俱乐部教练付皓回忆道:“2017年昆明池·七夕公园开放时,我第一次在这里划板就被环境吸引。那时还要给其他爱好者一遍遍解释‘桨板不是冲浪板’,到去年人就明显多了,到了今年,会员人数翻了三倍。”

为了满足不同需求,他所在的俱乐部还推出桨板瑜伽、桨板冥想等创新项目。

专业玩法不断延展的同时,大众参与的氛围也日渐浓厚。8月24日,汉城湖举办第二届桨板公开赛,吸引大批市民游客观赛体验,选手们在水面上奋力划行,岸边观众的加油声此起彼伏。

赛事现场还设置了桨板体验区,不少观众在看完比赛后,前往咨询或报名尝试,希望感受桨板运动的魅力。

一块桨板带动相关消费产业

桨板热潮不仅改变了西安市民的休闲方式,也推动了相关消费产业的兴起。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西安的“桨板热”已逐渐形成从装备销售到培训、再到周边旅游的完整产业链。

9月4日,走进位于南二环的迪卡侬运动用品店,桨板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还有保暖速干衣、防滑鞋等配套装备。门店还推出了桨板周末套餐,只需花费199元,就能体验包含桨板日租、专业指导以及热饮等服务,方便初学者带着家人一起参与。

根据电商平台数据,2025年水上运动装备中,桨板类搜索量同比上涨120%。1500元以上的高端桨板销量突破2万套,500元性价比单品销量超过4万套。

除了桨板本身,兼具保暖和防水功能的手机袋、加厚速干衣、便携式热饮壶等秋日周边产品也随之热销。

桨板培训课程同样火爆。以长安公园赛事级水上基地为例,推出的桨板体验课和进阶课吸引了大批学员报名。“不仅有12岁—15岁的孩子,还有不少上班族利用周末报名,想通过桨板运动放松身心,缓解工作压力。”基地负责人马新宇说。

与此同时,西咸新区沣东新城上线了“奔跑吧・少年”桨板主题健身营,专门面向8岁—16岁群体。课程包含专业培训、考级、保险等服务。通过考核的学员将获得国家体育总局认证的L1证书。

马新宇认为,桨板培训正在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既满足了亲子休闲、成人放松的需求,也推动了西安青少年体育市场和成人休闲运动市场的细分发展。

桨板运动也带动了乡村旅游。西安鲸鱼沟竹海风景区今年暑期配备了90多块桨板,能同时容纳150人游玩。邻近皮划艇及浆板训练河道的民宿老板刘胜利向记者透露:“暑假期间平均每天接待200人,配合溯溪、露营项目,日客流最高超千人。”

火爆的人气让周边村民吃上“旅游饭”。刘胜利不仅经营民宿,还将自己的房屋改造成饭店,推出特色菜品,收入颇丰。

利用闲置水域开发水上运动项目,既提升了村庄名气,也为周边的民宿、农家乐、特产店等业态引流。这种良性的互动模式,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

水环境治理为桨板运动护航

西安的桨板热潮从夏天延续到秋日,背后是西安近年来不断加快的水环境治理与亲水空间建设。

2025年,西安市提出要将再生水利用率提升至37%以上,大幅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让西安的河湖保持着良好的水质。

浐灞生态区充分利用“两河四岸”生态水域,引进了铁人三项、青少年帆船帆板等训练基地,未来还将持续举办桨板、皮划艇、赛艇等精品赛事,打造文旅体融合发展的水上运动基地。针对赛事,则提前做好水域环境维护,清理岸边落叶,检查水质情况,确保赛事顺利进行。

一块桨板,不仅承载了市民的夏日清凉,更在秋日里传递着舒适与惬意,折射出这座城市从传统古都迈向现代化生态宜居之城的步伐。

尽管桨板运动轻松有趣,但安全始终是第一位。桨板教练付皓提醒:“秋日水面看似平静,但早晚水温较低,暗流依旧存在。新手务必要穿戴救生衣,在专业人员陪同下避开深水区,尽量选择中午温度较高的时段体验。如果不慎落水,要保持冷静,及时向周边人员求助。”

同时,文明用水、保护水域环境,也已成为爱好者们的共识。在各个水上运动场地,都能看到“带走垃圾,保护水环境”的提示牌,爱好者们也会自觉将垃圾装入随身携带的垃圾袋,共同守护西安的河湖之美。

文/图 本报记者 石喻涵


来源:三秦都市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