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5-09-06 15:03:22 编辑:方正 版权声明
2025年暑期,西安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围绕“以实践促就业、以产业育人才”目标,组建多支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乡村振兴等相关企业开展调研与实践。通过走进龙头企业、对接产业需求、推动产学研联动,学院构建了“理论学习-产业认知-能力适配”的培养链条,有效助力学生明确职业方向、提升就业竞争力。
聚焦重点产业,夯实职业认知
学院瞄准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驭风者”汽车行业调研队,先后走访比亚迪、吉利汽车、陕汽集团等企业,让学生近距离感知产业动态与岗位需求。
在比亚迪研发中心,学生全面了解了刀片电池、e平台3.0、云辇智能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并通过与技术人员的交流,明确了车规级芯片、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对“机械+电子+算法”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在吉利5G智能工厂,学生实地观摩高效自动化产线,体会智能制造的精密度与高效率。与企业HR和校友的座谈,帮助学生认清企业在机械结构、智能算法和用户洞察等方面的核心能力要求。
在陕汽集团,实践队聚焦重卡制造的绿色智能转型,深入理解高端装备制造的技术迭代与人才标准。师生还赴吴江开发区参访灵猴机器人、亨通、京东方等企业,接触智能制造、通信技术、工业互联网等前沿应用,拓宽产业认知。
对接乡村振兴,拓宽就业路径
学院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组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赴江苏建湖探索机械专业与乡村产业的融合路径。
在正清米业,学生调研全自动大米加工线,了解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控制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拓展“农业+智能制造”的职业视角。在家庭农场,队员们研究“架上种植、架下养殖”的循环农业模式,认知乡村产业创新路径。
在普渡机器人公司,团队围绕“机器人+农业”展开技术交流,并基于学院“仿生软体抓手”项目,与企业共同探讨解决农产品采摘损伤问题的方案,将企业需求转化为“挑战杯”竞赛项目,实现“需求-创新-竞赛”闭环,强化学生实战与创新能力。实践队还调研了村办企业带动就业和“文旅+生态”发展模式,拓宽对乡村振兴领域就业机会的认知。
深化实践成效,筑牢就业基础
截至目前,机电学院暑期就业导向社会实践活动覆盖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装备等多个领域,共开展实践15场,参与学生200余人次,完成企业调研报告6份,达成校企合作意向6项。
通过实践,学生增强了对行业和岗位的认知,明确了能力短板与发展方向。不少学生计划加强智能算法、工业软件等课程学习,部分人还获得了企业实习推荐资格。学院也根据企业反馈,将“AI+汽车工程”“现代农业装备设计”等纳入课程优化方案,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本次社会实践是学院落实“就业优先”、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学院将继续完善“实践-就业”联动机制,围绕重点产业优化实践内容,助力更多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服务国家产业发展。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通讯员 唐雅莉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