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果敢”与“温暖”,绘就西安大兴医院麻醉手术二科主治医师蒙敏鲜明的职业画像。从事麻醉工作十余年,她始终冲锋在危急重症救治一线,更因一次在景区的见义勇为被群众评议推荐为“西安好人”。
争分夺秒是本能 更是责任
2024年10月2日,宝鸡市九龙山大水川景区的《三英战吕布》表演正酣。突然,一名骑马年轻男演员从马背上摔落,现场起初一片寂静,观众还以为是剧情设计。
“姿势不对,落地后完全没有缓冲,一动不动。”职业本能让正与家人观看演出的蒙敏瞬间警觉。她迅速穿过人群,翻越一米多高的栅栏跳进马场,边跑边喊:“我是医生!”
冲到演员身边时,她发现小伙已失去意识,颈动脉搏动消失,胸廓毫无起伏——心脏骤停!必须立刻抢救!“快打120,别围观保持空气流通”,她一边指挥周围人,一边快速脱去小伙的演出服,开始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在大约四分钟的心肺复苏后,小伙逐渐恢复意识。蒙敏对他进行了初步的身体检查和询问,发现对方双腿无法动弹,她立刻警觉:“可能有脊柱或四肢骨折,还有脑出血风险,千万别动!”随后,她协助景区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将小伙抬上担架,护送下山,直到与120医护人员详细交待完病情才离开。
“当时满脑子都是‘黄金四分钟’。”蒙敏事后说,心肺复苏有个“时间窗”:4分钟内抢救,存活率较高;超过6分钟,存活率骤降至4%;超过10分钟,几乎为零。“我是麻醉医生,天天跟死神抢时间,那一刻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争分夺秒把他从生死线上拉回来。”
3个月后,康复后的小伙带着家人专程来到大兴医院,将一面写有“康复感恩记心间,突遇险情施仁爱”的锦旗送到蒙敏手中。他红着眼眶说:“您不仅救了我,也救了我们全家。”
手术台与病房之间 每一秒都为生命护航
术前访视时的耐心倾听,麻醉诱导时的精准调控,抢救危重时的果敢决断……抛开“见义勇为”的光环,蒙敏的日常是在手术台与病房之间穿梭。十余年来,她在危急重症患者、高龄老年患者、危急产妇的麻醉及无痛舒适化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参与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工作。
在产房,她通过“三段式分娩镇痛法”,精确控制药物浓度,让产妇获得可行走的分娩镇痛,为产妇带来更加舒适、安全的分娩体验。她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冷静的应变能力,处置多起脐带绕颈、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紧急剖宫产。“每快一秒,就是给生命多一份保障。”这是她常对年轻医生说的话。
面对高龄、高风险手术患者,她也从不退缩,每年都要参与数十台这样的手术。
从景区毫不犹豫的施救,到手术台上精准调控的细致,蒙敏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诠释着医者初心。“无论是突发意外,还是日常诊疗,能为生命托底,就是我最大的价值。”她说。 记者 文艳
编辑:魏檀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