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要闻 > 正文

60岁以上老人买菜难 社区牵头开设超市 民生与盈利如何两全

要闻 华商网-华商报 2025-09-09 07:21:25
A1 A2 A3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承载着万家灯火。

日前,华商报推出《社区治理·你我共建》专栏,聚焦西安市各个社区,特别是“华商报·108坊故事”社区联系点,分享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那些让“陌邻”变“睦邻”、让“痛点”成“亮点”、让“治理力”转化为“幸福力”的创新实践。同时,欢迎社区或者居民提供线索,向华商报讲述所在社区的生动故事。

清晨7时,西安市莲湖区惠民北坊社区的生鲜超市已聚集了不少挑选蔬菜的居民。相比一年前,这里的营业面积从100平方米压缩到三四十平方米,商品种类也有所减少。运营一年多来,面对经营面积调整,社区没有回避问题,而是主动探索多种解决方案,在保障居民购物需求和帮助企业盈利之间寻找平衡点。

为解决居民买菜难问题

社区牵头开起生鲜超市

“我理解需要控制成本,但现在品种少了,还是很怀念刚开业时候的样子。”一位正在挑选莲藕的大妈告诉记者,惠民北坊社区的生鲜超市作为解决居民“买菜难”的民生工程,从去年5月份开始运营。

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潘璐的手机里保存着一张调研图——上面标注着社区周边2公里范围内的菜市场位置。“我们社区有1651位60岁以上的老人,对他们来说,每天走这么远去买菜是个难题。”她回忆说,2024年一次居民议事会上,“就近买菜难”成为最集中的诉求,对不少老年人来说,想买到新鲜又便宜的蔬菜水果,大多只能选择土门新华市场,“很多老年人腿脚不便,走过去至少二三十分钟,遇到雨雪天气,买菜就更难了。”

为解决这一难题,社区牵头计划开设生鲜超市。首先就是解决场地问题,社区党总支书记宁青告诉记者,对于一般商家来说,选址只需要考虑是否临街、客流量多少,但对社区来说,场地除了需要有一定人气外,还得兼顾安全。“我们辖区商业中心有一处下沉广场,位置合适,人流量也不少,场地内很多设施都是现成的,但因为需要上下台阶,考虑到老人的安全和便利问题,我们最终还是放弃了。”

综合考虑下,社区选择了摩尔商业中心一层3间连在一起的临街门店,计划将其打通后,形成一处100平方米左右的开阔场地。经过与物业公司多次协商,物业同意以相对优惠的价格出租门店。经过严格筛选,社区又与西安农投集团达成合作,利用其供应链优势,在保证菜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菜价。2024年5月,社区生鲜超市开业,周边数个小区、家属院的三四千居民再也不用跑远路,只需轻松步行,就能在自家门口买到质优价廉的生鲜产品。

宁青说,这间生鲜超市对于周边不少老旧家属院居民来说,意义重大。不少居民收入不高,而周边小超市、便利店的蔬菜、水果价格并不便宜,社区生鲜超市的开办,确实能为他们减少不少生活成本。

运营问题初现

社区主动介入协调

社区生鲜超市面临的最直接挑战是运营成本。零售行业专家指出,生鲜经营整体毛利不高,客流足够大才能维持业绩。

惠民北坊社区牵头开办的这间生鲜超市,经营问题也在半年后逐渐显现。去年年底,西安农投集团找到社区,表示收入包不住成本,无法盈利,对方甚至一度萌生退意。

一面是为民解忧的民生菜篮子工程,一面是第三方公司的经营困境。宁青说,既然事情是社区牵头做的,希望能有好的结果。为此,社区这些“外行人”开始到处学习、取经,看看是否有办法保证成本与需求两全。

社区先与门店的物业公司协商,能否再对门店租金价格做出调整。但此举实行后,社区生鲜超市收支仍无法平衡。

社区随即与物业、农投集团、居民代表等多方协商,最终决定缩小超市经营面积,减少成本,将原本3间临街门店只保留1间。同时,减少售卖品种,从刚开业时的蔬菜、水果、副食品、日常用品等,缩减到主营生鲜水果,再搭配少量米、面、油及调料等。

今年年初,重新调整后的生鲜超市再次开门迎客。虽然也有少部分居民抱怨称“地方咋变小了,东西也少了”,但大部分居民都表示“有日常蔬菜水果,够买就行”。

居民:

“就怕哪天超市突然不开了”

9月4日10时,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在西安市大桥西巷摩尔商业中心一层找到了这家社区生鲜超市。店外设置了“一元回民蔬菜区”,桌上摆放着白心红薯、贝贝南瓜、水果玉米、小冬瓜等蔬菜。其中,小冬瓜价格为每斤0.78元,贝贝南瓜和白心红薯价格每斤1.68元。

进入超市后,记者看到,经营场地约有三四十平方米,货架上有各种蔬菜水果和米面油等,时不时有居民进来采购。

售货员告诉记者,每天买菜的高峰期在早上八九时,营业面积缩小后,虽然东西没有以前那么多,但是对居民来说,日常需要采买的瓜果蔬菜这里都有,而且保证新鲜,价格也相对优惠。

来超市买菜的王阿姨说,自己住在医药公司家属院,以前想买新鲜便宜的菜,确实需要去土门新华市场,坐车划不来,走路又有点远。去年社区开起这家超市,她经常来买菜,新鲜便宜是一方面,主要是社区办的,我放心。“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怕哪天超市突然不开了。”王阿姨笑称,今年年初,超市突然缩小面积,大伙都吓了一跳,社区工作人员告诉大家,不是不干了,而是调整一下,居民们这才放下心来。

平衡之道

民生与盈利的两全策略

惠民北坊社区的生鲜超市遇到的问题并非个案。近年来,社区生鲜店在全国各地广泛出现,既有连锁品牌,也有个体经营小店。这些店铺大多位于小区底商或菜市场周围,面积从十几到几十平方米,服务人员通常只有1-2人。然而,红利期已经过去,随着越来越多参与者加入行业,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有时一条200米左右的社区小街,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新会新增三四家生鲜店。

生鲜电商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竞争。很多电商平台将应季水果、蔬菜当作引流商品,通过社交平台和拼团模式以低价吸引消费者。

西安高新六路一家大型生鲜超市的负责人徐先生告诉记者,面对经营压力,缩小营业面积成为许多社区生鲜店的选择。缩小面积本质上是根据业态重新定位后,对需求、流量、品类结构和服务功能进行整合后的调整。降低固定成本是面积缩小的直接好处。房租是固定成本,无论盈亏平衡点如何变化,面积不变房租基本不变。

“但缩小面积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徐先生提醒,商品种类减少可能降低顾客满意度,导致客流减少。居民希望一站式购齐所需商品,品种单一可能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

对于这一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惠民北坊社区党总支书记宁青表示,社区对此很关注,但从目前的客流量及覆盖区的购买力来看,现有的营业面积及品类基本能满足居民需求,也能达到收支平衡。如果随后盈利有所增长,需求量变大,社区也不排除再次扩大营业面积的可能性。

社区角色转换

多方协力制定共赢方案

“社区目前的角色,已从牵头方转变为监督方。”宁青称,社区会对超市内商品进行监督,确保食材新鲜、价格实惠,同时还发动居民代表组成监督小组,定期对超市进行满意度测评。

作为连接居民与企业的桥梁,宁青说,社区希望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例如,社区可以组织居民对生鲜超市的经营提出建议,帮助商户更精准地把握需求。社区还可以帮助商户与物业协商租金优惠,毕竟生鲜超市的存在提升了社区配套水平,对物业也是有利的。

此外,宁青还提到,社区一直在计划开办社区食堂,一来方便辖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就餐,二来为西安农投集团的蔬菜水果找到更多的市场,增加其盈利。既能增加商户销售额,也能增进居民与商户的互动和理解。

业内人士支招

优化商品结构提供增值服务

针对惠民北坊社区的情况,记者采访了不少从业人员。部分专业人士指出,优化商品结构是关键,应根据居民实际需求精准选品。选品既要差异化,又要避免过度差异化。核心商品要充足,同时也要提供足够的差异化商品,以兼顾不同顾客的需求。

有专家建议,社区超市可以配置20%的独家高毛利商品、60%的常规价格商品、20%的本地新鲜自营产品,这样既能保持竞争力,又能保证适当利润。

此外,提供增值服务是另一条路径。比如“买菜附带食谱”的服务,将单纯的商品交易提升为生活解决方案的提供。或者开发预定功能,对销售不多但有需求的商品,可以做预售或线上购买。科技路一家全国连锁大型生鲜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超市通过提供烹饪建议与顾客建立深度关系,员工会向消费者教授烹饪方式,甚至将烹饪方式、需要的菜品种类和调料等,详细附在说明上,同时掌握顾客的真实需求。这种将“不便”转化为“划算”的创新服务,会提升顾客体验。

科技二路一家商超就针对老年居民加了粗粮和软质蔬菜专区;针对年轻家庭,准备了半成品菜和搭配好的食材包。超市还开发了特色服务,如“今日特价菜”和“膳食推荐”,每天推出几种特价蔬菜,并根据季节变化推荐健康菜谱。

有从业人员建议,社区店的所有重心不应仅围绕价格,那样可能会损害门店的利益。可以在社区牵头下,举办一些社区公益、人文交流或环保活动,同时结合顾客的消费积分返利和适度的价格优惠,这样或许能更恰当地增强与社区的联系。

>>记者手记

便民菜篮子的重量

站在惠民北坊社区生鲜超市门口,看着居民们拎着新鲜的蔬菜水果满意回家。记者发现,这个仅有三四十平方米的空间,承载的远不止是日常食材,更是一个社区为解决居民“买菜难”问题所付出的努力与坚持。

最难的是平衡。既要让居民买到实惠菜,又要让企业维持运营。社区工作人员称自己成了“双面胶”,既要理解企业的难处,又要回应居民的期待。他们与企业谈成本控制,与居民解释市场规律,寻找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尽管困难重重,社区始终没有把问题简单化。他们不是在坚持一种固有的模式,而是在不断调整和创新。每次失败后,总会有新的方案提出。

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往往期待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但社区工作者的坚持令人看到,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这家小小的生鲜超市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它告诉我们,即使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值得被认真对待;即使是最微小的生活不便,也值得付出努力去改变。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马群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王莉文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泄露公司机密 存在利益冲突!小米市场部总经理王腾被辞退 下一篇:新小区地下室长期渗水?挖开地基后 下水管道根本没接通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