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市民与专家建言:让西安公共卫生间标识既好看又好认

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5-09-10 07:48:18 编辑:张进 作者: 版权声明

c8f77961-553a-4aaf-a216-3df9fa885730.jpg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卫生间标识 网友供图

9957d2c5-e44a-4693-9f3b-02076fc6ff59.jpg

MOMOPARK商场B1楼的卫生间标识  首席记者 马相 摄

  卫生间标识,看似一座城市公共空间里毫不起眼的存在,却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与人文关怀温度。近期,外省一火车站因女厕所无障碍卫生间标识易被误认而导致男士误入引发争议,这一事件也将公共卫生间标识设计的话题推至台前。那么,西安公共场所卫生间标识又呈现出怎样的图景?记者就此展开走访调查。

  “猜谜式”标识

  让部分人群“如厕犯难”

  近日,在西安团结南路一家主打陕菜的饭店内,68岁的张阿姨对着卫生间门口的标识犯了难。墙面上没有常见且直观的男女符号和文字,取而代之的是发光线条装饰以及高跟鞋和烟斗造型标识。张阿姨盯着发光线条反复打量,面露疑惑,随后又将目光落在高跟鞋和烟斗上,端详许久后猜测女厕对应高跟鞋,可因标识旁既无“男”“女”汉字标注,也无常见男女人物剪影,她最终还是向服务员询问后,才敢走进对应厕所。

  “急着上个厕所,一抬头,不知道进哪个。”张阿姨说,自己年纪大了,很多设计让她看不懂,在外上厕所经常遇到尴尬情况,有时候只能跟着后面来的人进厕所。“上个厕所都这么难,直接写个男、女,或者画个男女小人儿多简单!”张阿姨无奈地说。

  “我可以理解城市需要美感、设计师想要展现创意,但这对老年人和小孩子就不太友好了。”记者采访时,多位年长者表示,有时去上公共厕所得跟着年轻人进,外面的标识根本看不懂,直呼“花样越来越多,让人措手不及”。

  “卫生间标识的核心功能是指引,其次才是美观。如果为了追求创意而忽略实用性,就本末倒置了。”家住莲湖区的市民张女士坦言,每次带父母外出,最担心的就是遇到标识不清的卫生间。“我父亲眼神不好,要是没有清晰的‘男’‘女’字样,他根本不敢轻易进去”。

  而这样的困扰在年轻群体中也引发共鸣。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他曾在西安一家咖啡店如厕时闹了笑话:“当时卫生间门口一边是月亮图案,一边是太阳图案,我以为月亮代表男士,结果推门进去才发现是女厕,赶紧退出。后来问店员才知道,月亮代表女士,太阳代表男士,理由是‘月亮更温柔,太阳更阳刚’。”

  根据受访者反映,标识“看不懂”的设计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有的过度依赖抽象符号,用高跟鞋、唇膏、领带、香烟等物品图案代替男女性别且未搭配汉字或英文标注,如有的卫生间用裙子和领结、唇膏和酒杯区分男女,让不熟悉设计逻辑的人难以判断。有的设计模糊潦草,部分场所标识仅用简单喷漆或贴纸制作,图案线条粗糙、比例失衡,有的甚至掉漆、破损看不清楚。再者就是,“创意”凌驾于功能之上,为追求独特性,将标识设计得极具迷惑性。

  特色标识成新宠文化与功能可兼顾

  与部分场所的标识乱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安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正将卫生间标识打造成新的“城市文化名片”。

  日前,记者来到MOMOPARK商场B1层,除了普通的男女人物剪影以及清楚的汉字和英文,这里的卫生间门口墙上还悬挂立体人物造型设计作为性别标识。女厕处,一位“唐代仕女”身着翠绿带粉花的长裙,梳着饱满发髻,悠然荡着秋千,仿若刚从唐代壁画中走出;男厕处,一位“唐代文士”身着蓝色袍服,发髻高束,也随着秋千轻轻晃动,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西安浓浓的历史文化。

  记者正举着手机给这组颇具西安特色的卫生间标识拍照时,一位顾客瞧见了,也停下脚步饶有兴致地拍照。卫生间保洁人员笑着说:“离近点,拍大一点更好看。”她告诉记者,经常有顾客走进卫生间没两步又折返出来,念叨着“这个标识太好看了吧”,然后拿着手机拍照,有的还拉着同伴一起拍。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的卫生间标识同样令人眼前一亮。男厕标识以蓝绿色为底色,绘有卡通唐代男性形象,头戴黑色幞头,留有胡须,神态颇具威严,下方配有“男”和“MEN”字样;女厕标识以粉色为底色,是卡通唐代女性形象,精致发髻上簪有花朵,身着带有花纹的服饰,姿态优雅,下方配有“女”和“WOMEN”字样。整体设计将古典元素与现代卡通风格结合,充满唐风特色,既具指示性又富文化韵味。“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标识,觉得很有特色,一下子就联想到西安的历史文化。”一位广东游客特意拍下照片,在社交平台上称,“这比千篇一律的标识有意思多了,既清楚又有记忆点。”

  《赳赳大秦》剧场、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陕西考古博物馆等地的卫生间,或是将身着铠甲、头戴顶饰的兵马俑形象作为男性标识,将身着传统汉服样式服装的女性形象作为女性标识;或是将身着唐代长袍、头戴帽子、留有胡须的男性形象作为男性标识,将梳着唐代发髻、身着唐代长裙的女性形象作为女性标识……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西安的卫生间标识,纷纷夸赞其清晰又极具地方特色。有网友表示,卫生间标识是城市文明的“小窗口”,也是文化传播的“轻载体”。具有西安特色的卫生间标识既发挥了城市的文化优势,又满足了实用性需求,“好的标识设计,让游客和市民在‘找对卫生间’的同时,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网友“momo”说。

  卫生间标识设计

  如何把握“创意”与“实用”的边界

  特色卫生间标识引发的热议,将“创意表达”与“实用功能”的边界问题推向公众视野。如何平衡二者关系?哪些人群的需求应被优先考量?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家尚未对公共场所卫生间标识设计制定统一强制性标准,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等文件中,已对标识的“清晰性”“易识别性”作出明确要求。

  市民和游客对卫生间标识的需求其实十分朴素:清晰、好懂、贴心。“不需要多复杂的设计,只要能让我一眼看明白‘哪是男、哪是女’,再标注一下无障碍卫生间和育婴室的位置,就够了。”市民李女士的表述,道出了多数人的心声。

  采访中,一些市民也针对“创意标识”提出具体建议。62岁的市民李建国表示,能理解年轻人对“好看标识”的追求,但希望设计时多兼顾老年人需求:“比如字体放大一些、图案简化一些,别搞太多花里胡哨的元素,看得人眼花缭乱。”盲人吴丽(化名)则呼吁关注残障群体需求:“对视力障碍者来说,除了视觉标识,还需配备盲文标识和语音提示;对认知障碍者来说,过于抽象的图案可能加重困惑。”她建议采用“文字+图案+盲文”的组合标识,并在标识旁设置求助按钮,“西安作为旅游城市,游客众多,卫生间标识应更完善、更人性化”。

  卫生间标识虽小,却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与人文关怀的直观体现。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晓勇指出,好的公共标识设计应具备“包容性”,既能满足年轻人对审美与文化的追求,也能照顾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的实际需求;既能彰显城市特色文化,又不以牺牲实用性为代价。“以西安的特色文化标识为例,若在现有基础上增加盲文标注、放大字体,就能覆盖更多人群。”王晓勇说。

  王晓勇进一步建议,西安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公共场所标识设计指南,对标识的尺寸、颜色、内容、安装位置等进行细化规范。“例如,明确要求卫生间标识必须包含清晰的汉字、英文与盲文,规定字体最小尺寸、盲文标识距地面高度等。有了明确标准,才能避免‘创意泛滥’带来的识别混乱。”王晓勇说。

  从令人困惑的“猜谜式”标识,到兼具文化感的西安特色创意设计,西安卫生间标识设计呈现的多元性、多样化,既展现了城市在文化表达上的创新活力,也暴露出精细化服务中的短板。未来,如何让“创意”与“实用”深度融合,让每一位市民和游客都能享受到“如厕无忧”的便利与温暖,仍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毕竟,一座有温度的城市,不仅要有“大唐不夜城”的繁华盛景,更要有卫生间标识清晰易懂的贴心细节。首席记者 马相



来源:西安晚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