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99岁抗战老兵郑宗仕获颁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章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时间:2025-09-10 15:52:06 编辑:方正 作者:毛蜜娜 版权声明

  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9月2日,99岁的抗战老兵郑宗仕又获得了一枚崭新的纪念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3557de71d13cb155ba0882e600b7bb3e.jpg

     “高兴,今天真高兴!”

  9月2日,家住西安市灞桥区电力西院小区的郑宗仕老人早早起床,三个子女帮老人穿上了军装,佩戴了纪念章,老人看上去利索又精神,胸前的纪念章更是闪闪发光。

  上午10时许,西安市灞桥区红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科鹏、半坡社区以及老人的原单位西安电力机械有限公司相关领导来到老人家里,给老人送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还送来了鲜花、寿桃和一个装裱好的大大的“寿”字。

  老人立即让子女把纪念章给他戴上,他的胸前,又增添了一块沉甸甸的代表荣誉的纪念章。因为年龄太大,老人的腿脚不灵便,手指活动也不灵活,但能看出来,他当天非常高兴,看到记者拍照,他还努力把右手举高,老人连连说:“高兴,今天真高兴!”

  红旗街道半坡社区党委书记王腾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老爷子是社区仅剩的抗战老兵了,老人至今身体健康,是社区经常上门看望的“老宝贝”。

8d30926b71c543974b33a34b42a567b2.jpg

       贫农家庭走出来的抗战老兵

  子女说,老人身体没什么疾病,但现在耳朵不好,说话也不是很清楚,所以一般来了人,都是子女帮着沟通。

  “这块纪念章是淮海战役胜利纪念章,这块是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这块是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郑宗仕的二儿子郑兰宝给记者介绍着这一块块纪念章,每一块背后,都有惊心动魄的故事。

  郑宗仕老人出生于1927年2月,老家是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我父亲的父母都是贫农,种地为生,在我父亲10岁的时候,他跟随我的爷爷去了上海做木匠,挣钱维持家用。”郑宗仕的三儿子郑兰民说,“他在上海干了8年木工,回到老家结婚,正好看到征兵信息,就报名参军了。”

  1945年,郑宗仕告别新婚妻子,成了八路军东军区某团一名战士,1947年11月至1958年4月,在华东军区某团,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连长等职。1958年,为了响应“支援大西北”的号召,郑宗仕毅然转业至西安电力机械厂,曾担任工会主席,于1987年2月离休。

aa4ea1e1633387537c0bb368523a5233.jpg

       参加过淮海战役  时常回忆起峥嵘岁月

  郑兰民说,小时候经常听父亲回忆在部队打仗的那些岁月,小时候自己不爱听,和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现在想想,还挺后悔的,他觉得自己应该认认真真听听父亲的经历,把父亲在战争年代的故事讲给后辈。

  “父亲提的最多的就是淮海战役,1948年,他参加了淮海战役,他说,战场上枪炮不长眼睛,他也多次身处险境,也有战友牺牲,说自己是幸运的,战争非常可怕,和平来之不易。让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的确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郑兰民说,除了淮海战役,父亲还参加过渡江战役、临沂阻击战等,“父亲不怕牺牲冲锋陷阵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都非常为他骄傲。”

  小女儿郑兰英说,父亲有个遗憾,就是没有能参加和抗战有关的一部电影的拍摄,当时父亲受到了邀请,但是当时他正在上海上扫盲班,无法抽身,事后看到电影上映,他说在电影里看到了自己的老战友,非常激动,说自己很后悔,应该去现场,见见老战友,应该把那段历史展现给大家。

80adf56962a110381c216492f2fad795.jpg

       一辈子兢兢业业  是同事们认可的“老好人”

  在同事们的眼里,郑宗仕是一个“老好人”,脾气特别好,从不和人红脸,也从不计较得失。

  西安电力机械有限公司离退休办主任刘建华回忆:“郑宗仕老人当年转业支援大西北,来到了我们单位,当时单位的名字还叫‘水泥制杆厂’,他来了之后担任工会主席,负责厂子的很多重要工作。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同事非常友善,得到了大家一致的好评。”

  刘建华说,后来厂子改制,郑宗仕的岗位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科员,这和他的文化程度有关系。但是郑宗仕对此并没有不满,不管在哪个岗位,他都非常认真,“对谁都很和气,谁有困难,他知道了都愿意帮一把,郑老在我们厂子里有‘大好人’的称谓,大家都很认可他。”

15674601401e78680820c530e2c19040

       对子女很严厉  晚年子女都很孝顺

  对于同事、朋友几乎从不红脸的郑宗仕,对子女的教育却非常严厉。

  “我父亲脾气很好,几乎不生气,除了我们几个孩子犯错误。”郑爱民说,“我小时候很调皮,不听话,父亲对我毫不客气,所以我经常挨打。”

  郑兰民说,父亲对他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不能犯法,做个好人。如果哪个孩子不学好,不走正路,这就触犯了父亲的“逆鳞”,好脾气的人也会动手打孩子,孩子们小时候也挺怕他的。

  在郑宗仕的严厉教育下,五个孩子都正直善良,郑宗仕晚年的时候,三个孩子郑兰宝、郑兰民、郑兰英都在老人身边照顾,对老人非常孝顺,把99岁的老人照顾得整洁精神,获得了邻里们的一致好评。

  “我父亲从我们小时候就一直强调,兄弟姐妹们一定要团结,要友爱,互帮互助,我们一直是这么做的。在我们小时候,父母给了我们无条件的爱,现在他老了,我们也必须好好照顾他,无条件地爱他。”郑兰英说道。

  自律、不生气是长寿秘方

  郑宗仕身体一直很硬朗,80多岁还能坐着公交车去西安的景点逛。遗憾的是,两年前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卧床休养半年时间,自此他就不太敢走路,每天吃过饭后,子女们用轮椅推着他转一转。子女们说,99岁的郑宗仕去医院检查身体,除了腿脚不灵便、耳朵听不见,没有其他的疾病。

  问及老人有什么健康秘诀?一直住在老人身边照顾他的郑兰宝说:“他有两个秘方,一个是不生气,心大,心里不搁事。再大的事,在他这里都能过去。这就是咱们现在说的,不内耗,不焦虑。”

  “还有一个秘方就是自律,生活规律。退休之后,他几乎每天吃饭都是定时、定量,早上起床后吃点鸡蛋、牛奶,中午吃面条或者稠稀饭,晚上吃个红薯或者鸡蛋糕,之前的运动是自己散步,现在我们推着转转。他吃的都是家常饭,不挑食,到点就休息睡觉了。”

  采访结束时,郑宗仕的子女们拿出了他仔细保存的军用皮带,那是上世纪50年代他在部队时使用过的,看到这个皮带,郑宗仕眼睛亮了,用手抚摸着皮带,久久不愿放下。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毛蜜娜 文/图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