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不完的毒,祛不完的湿;补不完的气血,上不完的火。夏天久居空调房,秋天迎来多雨季,突然发现孩子舌苔厚、大便黏腻不成型,是不是孩子也湿气重?儿童到底需不需要“祛湿”?
儿童常“脾常不足”易招来湿气
“在中医里,‘湿’可不是指淋了雨或踩了水坑那么简单。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湿气特别‘黏腻’,会拖慢身体各种功能,带来一系列问题。”西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医师赵珍珍介绍,当身体出现以下信号时,就需要关注“湿气”了:一是舌苔白厚腻,或者又黄又腻;二是大便总是不成形,粘马桶,冲不干净;三是对食物兴趣缺乏,易饱,腹胀;四是反复出现湿疹,或者皮肤总是潮乎乎、不够干爽;五是整个人懒洋洋的,或者感觉头重,身体困乏。
小朋友为何容易招来“湿气”呢?据赵珍珍介绍,首先是儿童常“脾常不足”,脾胃就像身体的“运输队”,负责把食物转化成能量,再把水湿运走,一旦脾胃出现问题,水湿就容易堆积;其次是遭遇“甜蜜陷阱”,冰激凌、饮料、油炸食物、蛋糕等,这些食物会损伤脾阳,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湿气滋生;再次是缺乏运动,阳光和户外活动是天然的“烘干机”,缺乏运动,气血流动变慢,就会产生湿气;最后天气也是帮凶,潮湿闷热的天气,或者生病后身体没完全恢复,都容易给“湿气”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健康的宝宝不需要特别“祛湿”
所有孩子都需要“祛湿”吗?赵珍珍说:“不一定。就像不是所有阴天都会下雨一样。健康的宝宝,脾运化水湿功能良好,不需要特别‘祛湿’。过度祛湿,反而可能伤到‘脾胃阳气’。”她同时给家长朋友支了几个“小妙招”:首先是食物大作战,冰淇淋、炸鸡、蛋糕及糖果等暂停供应;可常备以下食物,如山药(蒸着吃、煮粥)、莲子(去心)、小米粥、南瓜、茯苓(可煮粥或汤)、冬瓜(利水)、白萝卜(通气)、丝瓜、胡萝卜、赤小豆(注意不是红豆)。这些食物可帮助脾胃打扫“湿垃圾”;其次是阳光追击战,每天保证足够时间在阳光下奔跑、跳跃、玩耍。运动能升发阳气,赶跑湿气;避免久坐看电视、玩电子产品;再次是打造干爽王国,保持房间通风,尤其在潮湿的天气,空调除湿功能可以帮上忙;擦干汗,特别是运动后。选择透气吸汗的棉质衣物;别让孩子在潮湿的地板上光脚玩耍,洗澡后彻底擦干,尤其是皮肤褶皱处;最后是不吃药的魔法,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健脾祛湿穴位按摩,如补脾经——拇指桡侧缘,从指尖推向指根;摩腹——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和逆时针轻柔按摩腹部(便秘顺时针为主,腹泻逆时针为主,日常保健可双向);揉按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处;捏脊——从尾骨端捏至大椎穴,健脾效果显著。
何时必须就医?“孩子出现腹泻、呕吐、发烧等急性症状;湿疹、皮疹严重或反复发作;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持续时间长,影响生长发育;家长无法自行判断孩子情况时。”赵珍珍说,“任何打算给孩子服用药物(包括中成药、保健品)前,务必咨询专业中医儿科医师。”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陈梦扬
专家简介
赵珍珍,西安市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医师。擅长治疗儿科常见病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炎、鼻窦炎、厌食、便秘、过敏性紫癜等疾病。
编辑:唐港
相关热词搜索: 祛湿
上一篇:演员刘某某粉丝追星围堵高铁站 人民锐评:公共安全不容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