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 记者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9月11日上午,随着DJ502次综合检测列车从西安北站缓缓驶出,一路向北开往革命圣地延安,标志着西延高铁正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为西延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联调联试是高铁从建设阶段迈向运营阶段的核心验收环节,通过模拟开通运营的行车状态,对轨道、供电、信号等各系统及接口匹配关系进行综合检测、验证与优化,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为线路开通运营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作为西延高铁的运营管理单位,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精心组织开展西延高铁联调联试工作。详细编制联调联试实施方案,成立现场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运输组织、施工组织、设备保障、检测测试、安全保卫、后勤保障七个工作组和工电供等八个专业工作小组。明确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安全管理、专业保障等措施和工作要求,确保试验顺利开展。
西延高铁联调联试指挥部提前组织研判试验风险,编制防控措施,绘制作业流程图、行动计划,揭示安全关键,加强联调联试重点环节的安全控制。按工程质量、试验组织分层建立问题库,利用碰头会、交班会通报问题和整改情况,落实问题闭环管理。组织各相关单位完成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系统的动态调试,确保接触网参数、列控数据等关键指标满足高速运行需求,为联调联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与安全保障。
为做好西延高铁联调联试的具体实施工作,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高铁基础设施段重点围绕设备整治轨检车检测问题、动检车逐级提速过程中的超限处所,全面做好联调联试期间线路、道岔轨道检测的精细化调整工作。积极对接设计、施工单位,严格落实试验车添乘制度,安排专业人员按规定跟车作业,实时反馈添乘过程中发现的设备问题,逐项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分析、整改、复查验收,形成“收集-整治-销号-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为联调联试顺利开展打牢设备基础。
延安站作为西延高铁的重要节点站,为了在保障旅客正常出行的情况下做好西延高铁联调联试的配合工作,该站在新建高速场与既有普速场分界点设置1800米硬隔离,通过物理隔离与区域管控,从空间上保障旅客乘车安全。
“我们组织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每日召开协调会,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同时制定了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的行车组织办法、施工组织办法、岗位作业指导书,研判旅客出行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保证增开直通旅客列车3对,管内旅客列车4对,畅通陕北人民的出行,在做好联调联试工作的同时,给旅客提供充足的运力保障。”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延安站站长高峰涛说。
西延高铁开工建设以来,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西成客专陕西公司持续深化精品工程创建,在隧道工程、桥梁工程、路基工程、站房工程、四电工程等专业全面推广536条精品工程评定标准,开展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工艺工法及作业标准有效落实,并创造了王家河特大桥最大跨度248米、杜村跨包茂高速特大桥连续梁墩顶高位转体、首个软弱围岩隧道智能机械化施工等多项高铁建设施工记录。
西成客专陕西公司西延指挥部指挥长周卫民介绍,西延高铁穿越黄土高原沟壑区,沿线地质地貌十分复杂,全线设有隧道47座,特大、大中桥梁67座,线路桥隧比占新建线路长度的91%,长大坡道16处,最大坡度比达千分之三十。联调联试的顺利进行,有效保障了西延高铁各系统的运行状态,为后续开通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为西延高铁的勘察设计单位,铁一院技术团队秉持“站位、地形、地质、环保、工程”综合选线理念,确保线路及沿线工点设置合理,实现工程安全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共生。此外,全线湿陷性黄土路基设计在国内铁路首创采用沉管柱锤冲扩挤密桩进行处理,同时结合螺杆桩、CFG桩或桩板结构控制路基沉降,并对深挖方路堑工程设计采用缓坡率、大平台、“锚杆框架梁+骨架”护坡工程等措施,保障了路堑边坡的安全稳定。
西延高铁线路Ⅳ~Ⅵ级软弱围岩占比达86.5%。面对全线最长黄土隧道——洛川隧道湿陷性黄土变形、地表沉降等挑战,施工单位中铁二十局采用信息化监测技术,结合超前支护、动态优化方案,创新采用“腰梁式”临时仰拱工法,确保了地表沉降量达到“毫米级”控制标准,攻克了湿陷性软塑黄土沉降控制难题,顺利贯通这一全线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为国内同类地质隧道施工积累了技术经验。
“在联调联试阶段,综合检测列车将通过逐级提速对电力及牵引供电系统进行综合检测,确保供电系统可靠性、安全性达到最优,为线路正式开通运营打下坚实基础。”中国中铁电气化局西延高铁项目经理郑伟说。
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是陕北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铁,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包(银)海高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正在建设的西渝高铁共同形成南北大通道,是陕西省“米”字型高铁网主骨架的重要构成,是“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建设项目。线路全长299.8公里,建设标准为双线高速铁路,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线路建成投入运营后,西安至延安的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2个半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对提升陕西省区位优势和全国铁路网枢纽地位,加快构建包海高速铁路通道,进一步完善优化国家高速铁路网络布局,服务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助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通讯员 焦键、张伟、李弢、何振波、李雨萌、丁洋、田庆、王重任)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