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讯(记者 董旭叶)看中国,来宝鸡,看宝鸡,来周原。周原是中国之源,是华夏文明之根,三千年前,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踏上周原,历经三代开创了一个王朝的赫赫辉煌。周原博物院一件件展陈的文物,见证着中华的灿烂文明。
9月12日上午,“追梦中华·赓续华夏文脉”2025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采访团走进宝鸡周原博物院,感受周王朝的礼乐典章与赫赫文明,探寻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血脉。
宝鸡周原博物院位于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召陈组,是在周原遗址大规模考古发掘基础上于1987年建立的遗址性博物馆。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收藏着周原遗址出土的万余件珍贵文物,其中青铜器以其数量之多、器型之大、造型之美、铭文之珍贵,堪称全国之最。
走进宝鸡周原博物院,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博物院中的陈列除了甲骨和青铜器,石器时代的陶器、古制品,以及商朝的重要陶器,包含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时代的文化遗存。
“周原遗址对于商周考古和研究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西周考古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地段,遗址内出土数量众多的青铜器为同时期同类器物的断代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标尺,对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宝鸡周原博物院讲解员介绍,1982年,宝鸡周原博物院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中国侨联命名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其中,展陈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当属镇馆之宝青铜器“折觥”。其于1976年出土于庄白一号窖藏内,当时村民在平耕土地的时发现了一个青铜器窖藏,包含一百零三件精美的青铜器,“折觥”就是其中之一。
折觥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山中之兽、天空之鸟、地上象、水里鱼被巧妙地联结在一起,构成了精美的外部造型。折觥内部刻有的四十字的铭文则表明了这件文物的身份和由来。铭文大意为,昭王十九年五月戊子这天,王在沣京一带,命作册折去给相侯代天子赠望土。为宣扬王的美德和恩惠,折为祭告父亲乙,便铸造了这件觥,以作纪念。
近来来,宝鸡市扶风县依托周原博物院这一历史文化IP,大力推动周文化保护、传承与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吸引了无数文化爱好者前来实地考察学习,亲手触摸历史脉络,沉浸式体验西周礼乐文明的博大精深。同时,联动法门寺文化景区,共同构建了一条集历史文化体验、考古探索、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有效拉动了区域经济增长。
“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拿大中华新闻社社长常建国表示,“周原博物院展示的不仅是文物,更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我们将通过生动的报道,让海外侨胞特别是年轻一代,了解我们的文化从哪里来,思考我们的文化将向何处去。”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