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解码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的“西安选择”

来源:西安晚报 时间:2025-09-16 07:17:56 编辑:张进 作者: 版权声明

28d6d660-7037-4b68-97b4-fe1023bf78d5.jpg

  9月10日,一名文保巡查员在城墙上测量海墁裂缝长度。

  新华社记者 朱唯希 摄

c7a77dcb-9c67-469e-82c3-11b46ee7ee5a.jpg

  9月10日,工作人员通过西安城墙数字方舱综合管理平台开展工作。

  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9月16日至17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将在西安召开。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聚焦“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专题论坛。

  为什么是西安?这座十三朝古都为全球数字文明对话带来了哪些“西安方案”?论坛开幕前夕,记者实地探访,寻找答案。

  选择西安:

  从历史联通到数字联通的“必然”

  “西安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这里举办论坛,就是要体现‘从历史联通到数字联通’的延续性。”世界互联网大会秘书长任贤良在8月26日举办的论坛新闻发布会上给出答案。

  西安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6个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5处,登记在册不可移动文物点3246处、列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51项,建成各类博物馆163座,平均每8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博物馆之城”已经成为西安名副其实的“金名片”。

  西安城墙、秦始皇陵、大雁塔等世界级文化地标星罗棋布。厚重的“家底”让西安成为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场景最丰富的“天然实验室”。

  “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是论坛筹备组委会反复提到的关键词。西安有着3100多年建城史、1100多年建都史,历史文化资源的世界性、唯一性特点突出,2024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6000亿元。在西安举办论坛,将为促进不同文明在数字时代的交流互鉴搭建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为文明交流互鉴开辟新路径。

  西安实践:

  数字技术让千年遗产“活”起来

  西安的古城墙如今已有了“智慧大脑”,走进西安城墙数字方舱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沉降、裂缝、倾斜、位移等“健康指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预警并自动生成修缮方案。

  “过去是‘哪里坏了修哪里’,现在是‘提前预判、最小干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组织完成了西安城墙史上最大规模、全段13.74公里的全面隐患排查,实现了文保无损探测领域重大突破。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观众戴上VR眼镜即可“穿越”到唐代长安城,与彩绘胡人俑并肩夜游;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通过8K+AI技术,让兵马俑身上的紫袍、绿甲还原2000年前的绚丽色彩;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在虚拟世界重现“千宫之宫”的盛唐气象,让许多观众大呼过瘾。

  这些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成功探索,让西安文化遗产由传统形态快速向多元化互动体验转型,“科技赋能”持续提升了旅游产品附加值,让西安文旅领域经济运行稳中有升,产业优势持续巩固。

  2024年,西安旅游总收入3760.78亿元,较2021年增长34.6%。2025年上半年,西安旅游总收入2024.11亿元,同比增长8.03%。西安也成为“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和“年轻人最喜欢的十大目的地”等榜单“常客”。

  从“城墙根”到“云端”,从“地下”到“线上”,西安正用数字技术为千年文明插上翅膀。

  9月16日,全球目光将再次聚焦这座古都,期待“西安方案”为世界文化遗产数字化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来源:西安晚报

相关热词搜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