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刚蒙蒙亮,西安市莲湖区康源中成·城市颐养中心的走廊响起轻快的脚步声。
“李大爷,该吃早饭啦,今天有您爱喝的小米粥。”95后养老规划师李佳昕逐一叩响长者的房门。絮语中掺着晨光,老人们在熟悉的关切声中慢慢舒展起床。
这是李佳昕从事养老规划师工作的第十个年头。高考后,李佳昕便主动报考了陕西工运学院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提及初衷,她坦言“觉得行业前景不错,家人也支持”。但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初入行时,为失能老人处理排泄物,应对老人的情绪波动等,曾让李佳昕一度想放弃。快要坚持不下去时,带教老师的话点醒了她——“养老护理不是简单的劳务工作,而是需要专业知识的技能岗位。”
“年轻人愿意干,留得住才是关键。”康源集团董事长杨柳介绍,“集团会为员工提供全方位的福利支持,包括食宿保障,职业发展通道及多元关怀体系。”谈话间,95后区域院长吴琳前来老人房间查房,为老人收拾床铺,铺展、折叠,动作十分利索,“这些标准化操作流程都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吴琳从介护实习生成长为管理三家机构区域院长的励志故事,正是康源“干一行精一行”人才理念的生动写照。2016年,她作为首批赴日研修生系统学习介护技术,回国后,将精细化服务与本土需求结合,独创多项标准化流程,带领团队实现服务零投诉。如今,她的成长故事被写进康源的培训教材,激励着更多年轻人在养老行业扎根。
截至2024年末,陕西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887万,占全省常住人口的22.4%,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4个百分点。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背后,是显著增长的护理需求和服务人才缺口。
自2008年起,康源集团便启动了养老人才培养计划。2011年开始,康源进一步与陕西、四川、甘肃、贵州等省份的三十余所学校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并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共建专业实践基地,累计培养养老人才3万余名。期间,康源集团不仅引入了日本介护技术等国际先进经验,还融入中医康养理念,使专业服务更贴合本土需求。
当夕阳染红天际,护理员刘爱丽正陪蔚健华奶奶在庭院散步。“您看这晚霞,跟您年轻时教过书的校园晚霞一样美吧!”她的话语温暖又有力。在康源,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化和人才生态的完善,将有更多青春力量用专业与热爱为老年人的幸福晚年保驾护航。(康源集团供稿)
编辑:邓波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