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雪妮)9月16日,记者从市委政党协商会上获悉,自2013年首发以来,中欧班列(西安)累计开行超3万列,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一,累计吸引落地国际物流和贸易企业3800余家,贡献海关税收超200亿元。
目前,中欧班列(西安)已成为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市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抓手。今年1-7月,中欧班列(西安)开行3628列、同比增长21%,运送货值448.7亿元,其中陕货249.1亿元,占55.5%;助力我市进出口总值实现快速增长,进出口总值2721.7亿元、同比增长14.4%。
近年来,中欧班列(西安)持续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目前常态化开行18条国际干线。积极拓展西安集结中心辐射带动范围,开行了粤陕号、贵西欧、厦西欧等26条国内集结线路,与青岛、宁波、天津等沿海港口合作,开通海铁联运班列,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通道体系基本建成。
围绕强化枢纽功能,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集装箱吞吐量540万标箱、运力6600万吨,可满足年开行万列需求。今年6月份,中国·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建成投用,与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实现国际物流“枢纽对枢纽”升级;正在推动俄罗斯莫斯科、阿塞拜疆巴库等海外场站建设,打造境外运营支点体系。
服务优化方面,完善长安号云舱系统功能,报关及制单时间从5~7小时缩短到5分钟以内。实施智慧物流二期,货物放行由人工跑单优化为全天候自动秒放。在全国率先实现整列集结、抵港直装、港区一体化,综合成本降低15%以上。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实施达效,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据悉,下一步我市将研究出台新一轮支持政策,着力提升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辐射带动功能,拓展“枢纽对枢纽”合作,强化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大力推进多式联运特别是“公转铁”,持续提高中欧班列(西安)运行质效。
编辑:张进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