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安日报 时间:2025-09-18 07:28:22 编辑:曹静 版权声明
中欧班列(西安)辐射范围覆盖亚欧大陆全境,开行量突破3万列
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等11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1-7月接待游客增长6.23%1-7月光伏产业链产值增长65.2%、乘用车和商用车产业链产值增长33.1%今年以来新建中小学11所、新增学位1.53万个
9月17日,市政府召开2025年政情通报会,向市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人士及市政府参事通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今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全面落实国家战略使命作为首要任务、把加强经济工作组织管理作为关键一招、把产业链群集群建设作为重要增长引擎、把城市内涵集约发展作为转型发展之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基础保证,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358.16亿元、增长5.5%,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提质向好”态势。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
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着眼更好发挥西安科创资源优势,以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牵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打造国家重要的科研和文教中心。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连续3年增长30%以上;截至2025年3月,全市共有1.2万项科技成果实现转移转化,新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300余家。
坚持陆港、空港联动,一体推进开放平台提升、开放通道提级、开放产业倍增、开放生态培优,打造向西开放承载高地。目前,中欧班列(西安)辐射范围覆盖亚欧大陆全境,开行量突破3万列;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等11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着眼提升城市龙头带动能力,突出西安首位度高的优势资源,协同推进西咸一体化、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不断提高区域协作、共享水平。目前,西咸一体化建成连通咸阳主城区市政道路31条,秦创原总窗口与商洛、宝鸡、咸阳等共建24个“双向飞地”、协同创新基地。
探索具有西安特色的
文旅融合新路径
西安着眼充分释放古都文化魅力,一体推进文物保护、文化繁荣、文明传承,积极探索大遗址保护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衔接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探索具有西安特色的文旅融合新路径,建成运营碑林博物馆新馆等一批重点项目,秦咸阳城咸阳宫遗址公园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首发开行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1-7月接待游客增长6.23%、游客总花费增长7.62%。
着眼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健全完善常态化、法治化、智慧化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启动建设大熊猫保护繁育基地,累计修复生态面积3.7万公顷;标本兼治推动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健全野生鸟类保护体系,初步建立全市野生植物资源数据库;全力打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关停4台共计15万千瓦燃煤机组,完成2家低绩效涉气企业搬迁改造,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1300余辆,上半年优良天数同比增加6天。
启动实施重点产业链群
能力建设三年行动
充分释放西安科教资源优势,以科技产业融合为牵引,以产业链群集群建设为抓手,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坚持立足产业实体推进科技创新,深化科技计划体系改革,探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服务产业发展新路径,加快建设产业创新中心、软硬一体技术适配和产品开发中心,增强科技经济效益。1-7月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623.2亿元,规上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营收432.71亿元,工业制造、科技研发、软件信息、商务租赁增加值合计占GDP比重达到40%。
启动实施重点产业链群能力建设三年行动,目前已出台光伏、商用车、乘用车智能网联、大飞机等9条产业链能力提升行动方案并逐链群召开产业协同对接会,后续还将加快出台低空经济以及无人机、商业航天等产业链群能力提升方案,促进产业协作和企业合作,增强规模效应和以质取胜。1-7月光伏产业链产值增长65.2%、乘用车和商用车产业链产值增长33.1%。
健全“个转企”“小升规”梯度培育机制。截至今年6月,全市在库“五上”单位达到1.39万家,“五上”单位成为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主力军。
年度30项55件民生实事工作
总体进展顺利
我市始终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按照当年实施、当年完成、当年见效的原则,每年办好一批为民实事。上半年,年度30项55件民生实事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其中2件已完成全年任务,13件超额完成上半年任务,40件正按计划推进。先后提供市场化和见习岗位17.99万个,建成卫星医院36所,完工3个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项目,建成11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开工建设61个托育项目,完成26个临电小区改造,建成61个“光伏+”乡村振兴村。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问题,我市全流程规范教育行政管理、学籍户籍联动、阳光招生政策,发展集团化办学模式,推动教育学位供给均衡,促进学前教育普惠提质,今年以来新建中小学11所、新增学位1.53万个。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办证难”问题,从2021年起,扎实开展“办证难”遗留问题三年攻坚行动,实施“多规合一”“多测合一”“验登合一”改革,累计打通转移登记办理渠道449个项目、办理18万余户。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出行难”问题,健全市政道路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全链条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市政道路微改造,去年以来完成了中轴线等108条城市道路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改造,城区通行效率提升15%左右。
记者 文艳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