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极目新闻 时间:2025-09-21 07:22:54 编辑:张佳萌 版权声明
极目新闻记者 张奇
浙江衢州罗汉井5号,是首批侵华日军细菌战遇难者之一黄廖氏的故居。1998年,为纪念衢州在细菌战中的遇难同胞和揭发侵华日军罪证,吴世根与原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受害者协会首任会长、志愿军空军老战士杨大方和细菌战调查者、衢州市防疫站老站长邱明轩等人一起在此建立了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
9月20日上午,电影《731》剧组在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开展寻迹活动。
9月19日,陆续有衢州市民和外地观众前来陈列馆参观,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档案和文物,了解侵华日军对衢州实施细菌战的国家犯罪和反人类暴行。
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内的死难民众纪念碑
公开资料显示,抗战时期,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研究制造鼠疫、伤寒、霍乱、炭疽等数十种传染病菌,在中国各地实施细菌战。在浙江,从1939年到1945年,日军多次在宁波、衢州、丽水、义乌等地实施细菌攻击。其中,日军1942年5月发动浙赣战役时,大肆施放细菌武器,直接导致约6万人死亡。
衢州是中国首个遭受日军秘密空投鼠疫跳蚤攻击的受害者城市。1940年10月4日,日军在衢州空投8公斤鼠疫跳蚤,开启了系统性细菌攻击。此后至1944年间,日军多次在衢州及周边地区使用鼠疫、霍乱、伤寒、炭疽等多种病原体,通过空投跳蚤、污染水源及食物等方式实施细菌战,企图制造“无人区”。1940至1948年间,衢州因日军持续细菌战造成大规模疫情,成为细菌战中受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衢州老人毛文跃捐赠的皮箱
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内的一只陈旧的皮箱是日军罪行的重要证物,它由市民毛文跃捐赠。1941年春天,毛文跃21岁的姐姐毛荣英本该喜悦地出嫁成婚,这只皮箱是家里人为她准备的嫁妆之一。但在4月13日,毛荣英和14岁的妹妹毛四娜不幸染上鼠疫,相继去世。这场在衢州城内肆虐的鼠疫,源头便是侵华日军1940年10月空投的鼠疫跳蚤。
细菌战的影响并未随着战争结束而消散。1942年浙赣战役后,衢州地区不少人患上“烂脚病”:病情起初是腿上发痒冒泡,抓破后开始溃烂,流血流脓,气味恶臭,终生难愈。伤口边缘的老疤痕就像黑色树皮一样。陈列馆内,幸存的烂脚病患者一一讲述数十年间所受的折磨。为了救治这些老人,2015年,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王选携手上海王正国创伤医学发展基金会发起了“细菌战烂脚病人救助”公益项目,为衢州、丽水、金华等地的疑似炭疽感染患者提供免费医疗救助。
“731部队”使用过的手术器械
侵华日军使用过的防毒面具
9月19日,70岁的衢州人叶水良和龚金土前来陈列馆参观。两人都曾在小时候见过“烂脚病”患者,“不用靠近都能闻到臭味,天气热的时候就有苍蝇绕着他腿飞。”两位老人觉得,陈列馆记录下日军罪行,对于年轻一代铭记历史、继续传承有着积极的作用。
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内“一九四零”石碑
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讲解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越来越多人了解到了衢州曾经遭受细菌战攻击的这段历史。今年夏季,非常多游客前来参观了解这段历史。今年截至8月底,参观人数已达到15.6万余人。
(本文图片由极目新闻记者拍摄)
相关热词搜索: